鄭子家告趙宣子 #
晉侯2合諸侯於扈,3平宋也。4於是晉侯不見鄭伯,5以爲貳於楚也。6
鄭子家7使執訊而與之書,8以告趙宣子,9曰:“10寡君即位三年,召蔡侯11而與之事君。12九月,蔡侯入於敝邑以行。敝邑以侯宣多13之難,14寡君是以不得與蔡侯偕。十一月,克減侯宣多,15而隨蔡侯以朝16於執事。17十二年六月,歸生18佐寡君之嫡夷,19以請陳侯20於楚,而朝諸君。21十四年七月,寡君又朝,以蕆22陳事。23十五年五月,陳侯24自敝邑往朝於君。25往年正月,燭之武26往朝夷也。27八月,寡君又往朝。28以陳蔡之密邇於楚,而不敢貳焉,則敝邑之故也。29雖敝邑之事君,何以不免。30在位之中,一朝於襄,而再見31於君。32夷與孤之二三臣,相及於絳。33雖我小國,則蔑以過之矣。34今大國曰:‘爾未逞吾志。’35敝邑有亡,無以加焉。36古人有言曰:‘畏首畏尾,身其餘幾?’37又曰:‘鹿死不擇音。’38小國之事大國也,德,則其人也;不德,則其鹿也。39鋌40而走險,急何能擇?41命之罔極,亦知亡矣。42將悉敝賦,以待於鯈,43唯執事命之。44文公二年,朝於齊。四年,爲45齊侵蔡,亦獲成於楚。46居大國之間,而從於強令,豈其罪也?47大國若弗圖,無所逃命。”48
晉鞏49朔50行成於鄭,趙穿,51公婿池52爲質53焉。54
前幅寫事晉唯謹,逐年逐月算之,猶爲兢兢畏大國之言。後幅寫到晉之不知恤小,鄭亦不能復耐,竟說出貳楚亦勢之不得不然。晉必欲見罪,我亦顧忌不得許多。一團憤懣之氣,令人難犯,所以晉人竟爲之屈。
王孫滿對楚子 #
楚子56伐陸渾之戎,57遂至於雒。58觀59兵於周疆。60定王使王孫滿61勞62楚子。63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。64對曰:“在德不在鼎。65昔夏之方有德也,66遠方圖物,67貢金九牧,68鑄鼎象物,69百物而爲之備,70使民知神奸。71故民入川澤、山林,不逢不若。72螭73魅74罔兩,莫能逢之。75用能協於上下,以承天休。76桀有昏德,鼎遷於商,載祀六百。77商紂暴虐,鼎遷於周。78德之休明,雖小,重也。79其奸回昏亂,雖大,輕也。80天祚明德,有所底止。81成王定鼎於郟82鄏,83卜世三十,卜年七百,天所命也。84周德雖衰,天命未改。85鼎之輕重,未可問也。”86
提出「德」字,已足以破癡人之夢。揭出「天」字,尤足以寒奸雄之膽。
齊國佐不辱命 #
晉師從齊師,88入自丘輿,擊馬陘。89齊侯使賓媚人90賂以紀甗、91玉磬與地。92“不可,則聽客之所爲。”93
賓媚人致賂,晉人不可,94曰:“必以蕭同叔子爲質,95而使齊之封內盡96東其畝。”97對曰:“蕭同叔子非他,寡君之母也。98若以匹敵,則亦晉君之母也。99吾子布大命於諸侯,而曰必質其母以爲信,其若王命何?100且是以不孝令也。101詩曰:‘孝子不匱,永錫爾類。’102若以不孝令於諸侯,其無乃非德類也乎?103先王疆理天下,物土之宜,而布其利。104故《詩》曰:‘我疆我理,南東其畝。’105今吾子疆理諸侯,而曰‘盡東其畝’而已。唯吾子戎車是利,無顧土宜,其無乃非先王之命也乎?106反先王則不義,何以爲盟主?其晉實有闕。107四王之王108也,樹德而濟同欲焉;109五伯110之霸也,勤而撫之,以役王命。111今吾子求合諸侯。以逞無疆之慾。112《詩》曰:‘敷政優優,百祿是遒。’113子實不優,而棄百祿,諸侯何害焉?114不然,115寡君之命使116臣,則有辭矣。117曰:118‘子以君師辱於敝邑,不腆119敝賦,以犒從120者。121畏君之震,師徒撓敗。122吾子惠徼123齊國之福,124不泯其社稷,使繼舊好。125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愛。126子又不許。127請收合餘燼,128背129城借一。130敝邑之幸,亦云從也。況其不幸,敢不唯命是聽?’”131
先駁晉人質母、東畝二語,屢稱王命以折之,如山壓卵,已令氣沮;後總結之,又再翻起。將寡君之命,從使臣口中婉轉發揮。旣不欲唐突,復不肯乞哀。卽無魯、衛之請,晉能悍然不應乎?
楚歸晉知罃 #
晉人歸楚公子谷臣與連尹襄老之屍於楚,以求知133罃。134於是荀首佐中軍矣,故楚人許之。135
王送知罃曰:“子其怨我乎?136對曰:“二國治戎,臣不才,不勝137其任,以爲俘138馘。139執事不以釁140鼓,使歸即戮,君之惠也。141臣實不才,又誰敢怨。142王曰:“然則德我乎。143對曰:“二國圖其社稷,而求紓其民。144各懲其忿,以相宥也。145兩釋累囚,以成其好。146二國有好,臣不與147及,其誰敢德。148王曰:“子歸,何以報我。149對曰:“臣不任150受怨,君亦不任受德,無怨無德,不知所報。151王曰:“雖然,必告不穀。152對曰:“以君之靈,累臣得歸骨於晉,寡君之以爲戮,死且不朽。153若從君惠而免之,以賜君之外臣首,首其請於寡君,而以戮於宗,亦死且不朽。154若不獲命,155而使嗣宗職,156次及於事,157而帥158偏師以修封疆,159雖遇執事,其弗敢違。160其竭力致死,無有二心,以盡臣禮,所以報也。161王曰:“晉未可與爭。重爲之禮而歸之。162
玩篇首於是荀首佐中軍矣,故楚人許之二語,便見楚有不得不許之意。德我報我,全是捉官路,當私情也。楚王句句逼入,知罃句句撇開。末一段所對非所問,尤匪夷所思。
呂相絕秦 #
“昔逮我168獻公及169穆公相好,170戮力同心,申之以盟誓,重之以昏171姻。172天禍晉國,173文公174如齊,惠公175如秦。176無祿,獻公即世。177穆公不忘舊德,178俾我惠公用能奉祀於晉。179又不能成大勳而爲韓之師。180亦悔於厥心,用集我文公。是穆之成也。181
“文公躬擐182甲冑,跋履山川,逾越險阻,徵東之諸侯,虞夏商周之胤,183而朝諸秦,184則亦既報舊德矣。185鄭人怒君之疆埸,186我文公帥187諸侯及秦圍鄭。188秦大夫不詢於我寡君,擅及鄭盟。189諸侯疾之,將致命於秦。190文公恐懼,綏靖諸侯。秦師克還191無害,192則是我有大造於西也。193
“無祿,文公即世,穆爲不弔,蔑死我君,194寡我襄公,195迭我殽地,196奸197絕我好,198伐我保城,199殄滅我費200滑,201散離我兄弟,202撓亂我同盟,203傾覆204我國家。205我襄公未忘君之舊勳,206而懼社稷之隕,207是以有殽之師。208猶願赦罪於穆公,209穆公弗聽,210而即楚謀我。211天誘其衷,成王隕命,212穆公是以不克逞志於我。213
“穆214襄215即世,康216靈217即位。康公,218我之自出,又欲闕219翦我公室,傾覆我社稷,220帥我蟊賊,221以來蕩搖我邊疆,222我是以有令223狐之役。224康猶不悛,225入我河曲,226伐我涑227川,228俘我王官,229翦我羈馬,230我是以有河曲之戰。231東道之不通,則是康公絕我好也。232
“及君之嗣也,233我君景公,引領西望曰:‘庶撫我乎!’234君亦不惠稱235盟,236利吾有狄難,237入我河縣,焚我箕郜,238芟239夷我農功,240虔劉我邊陲,241我是以有輔氏之聚。242君亦悔禍之延,而欲徼243福於先君獻穆,244使伯車245來命我景公曰:‘吾與女246同好棄惡,復修舊德,以追念前勳。247言誓未就,248景公即世,我寡君249是以有令狐之會。250君又不祥,背251棄盟誓。252白狄及君同州,253君之仇讎,254而我之昏姻也。255君來賜命曰:‘吾與女伐狄。’寡君不敢顧昏姻,畏君之威,而受命於使。256君有二心於狄,曰晉將伐女。狄應且憎,是用告我。257楚人惡君之二三其德也,258亦來告我曰:‘秦背令狐之盟,而來求盟於我,259昭告昊天上帝,秦三公,260楚三王,261曰:“餘雖與晉出入,262餘唯利是視。”’263不穀惡其無成德,是用宣之,以懲不一。”264諸侯備聞此言,265斯是用痛心疾首,暱266就寡人。267寡人帥以聽命,唯好是求。268君若惠顧諸侯,矜哀寡人而賜之盟,則寡人之願也。其承寧諸侯以退,豈敢徼亂?269君若不施大惠,寡人不佞,其不能以諸侯退矣。270
“敢盡布之執事,俾執事實圖利之。”271
秦晉權詐相傾,本無專直。但此文飾辭駕罪,不肯一句放鬆,不使一字置辨,深文曲筆,變化縱橫,讀千遍不厭也。
駒支不屈於晉 #
範宣子275親數276諸朝。277曰:“來!姜戎氏。278昔秦人迫逐乃祖吾離於瓜州,279乃祖吾離被280苫281蓋,282蒙荊棘,以來歸我先君。283我先君惠公有不腆284之田,與女285剖分而食之。286。今諸侯之事我寡君,不如昔者,287蓋言語漏泄,則職女之由。288詰289朝之事,290爾無與291焉。與,將執女。”292
對曰:“昔秦人負恃其衆,貪於土地,逐我諸戎。293惠公蠲294其大德,謂我諸戎,是四嶽之裔295胄也,毋是翦棄。296賜我南鄙之田,狐狸所居,豺狼所嗥,297我諸戎除翦其荊棘,驅其狐狸豺狼,以爲先君不侵不叛之臣,至於今不貳。298昔文公與秦伐鄭,秦人竊與鄭盟而舍戍299焉,300於是乎有殽之師。301晉御其上,戎亢其下,秦師不復,我諸戎實然。302譬如捕鹿,晉人角之,諸戎掎303之,與晉踣304之,305戎何以不免?306自是以來,晉之百役,與我諸戎相繼於時,以從執政,猶殽志也,豈敢離逖。307今官之師旅,無乃實有所闕,以攜諸侯,而罪我諸戎!308我諸戎飲食衣服,不與華同,贄幣不通,言語不達,何惡之能爲?309不與於會,亦無瞢310焉。”311賦《青蠅》而退。312
宣子責駒支之言,怒氣相陵,驟不可犯。駒支逐句辨駁,辭婉理直。宣子一團興致,爲之索然。真詞令能品。
祁奚請免叔向 #
人謂叔向曰:“子離319於罪。其爲不知320乎?321叔向曰:“與其死亡若何?322《詩》曰:‘優哉遊哉,聊以卒歲”。323知也。”324
樂王鮒325見叔向曰:“吾爲子請。”326叔向弗應,出不拜。327其人皆咎叔向。328叔向曰:“必祁大夫。”329室老330聞之曰:“樂王鮒言於君無不行,求赦吾子,吾子不許,祁大夫所不能也,而曰必由之,何也?”331叔向曰:“樂王鮒從君者也,何能行?332祁大夫外舉不棄仇,333內舉不失親,334其獨遺我乎?”335《詩》曰:“有覺德行,336四國順之。337夫子,覺者也。338
晉侯339問叔向之罪於樂王鮒。340對曰:“不棄其親,其有焉。341
於是祁奚老矣,342聞之,343乘馹344而見宣子,345曰:“詩曰:“惠我無疆,子孫保之。346書曰:“聖有謨勳,明徵定保。347夫謀而鮮348過,惠訓不倦者,叔向有焉。349社稷之固也。350猶將十世宥之,以勸能者。今壹不免其身,以棄社稷,不亦惑乎。351鯀殛而禹興,352伊尹放大甲而相353之,卒無怨色。354管蔡爲戮,周公右王。355若之何其以虎也棄社稷。356子爲善,誰敢不勉,多殺何爲。357宣子說,358與之乘,359以言諸公而免之。不見叔向而歸。360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。361
樂王鮒見叔向,而自請免之。祁奚免叔向,而竟不見之。君子小人,相去霄壤。「不應」、「不拜」,所以絕小人。「不告免」,所以待君子。
子產告範宣子輕幣 #
二月,鄭伯367如晉。子產寓書於子西,以告宣子。368曰:“子爲晉國,369四鄰諸侯,370不聞令德,而聞重幣,371僑372也惑之。僑聞君子長373國家者,非無賄374之患,而無令名之難。375夫諸侯之賄,聚於公室,則諸侯貳。376若吾子賴之,則晉國貳。377諸侯貳則晉國壞,378晉國貳則子之家壞,379何沒沒也。380將焉用賄。381夫令名,德之輿也。382德,國家之基也。383有基無壞,384無亦是務乎。385有德則樂,386樂則能久。387《詩》雲‘樂只君子,邦家之基。’有令德也夫!388‘上帝臨女,389無貳爾心。’有令名也夫!390恕思以明德,則令名載而行之,是以遠至邇安。391毋寧使人謂子‘子實生我’,而謂‘子浚我以生’乎?392象有齒以焚其身,賄也。393
宣子說,394乃輕幣。
劈起將令德令名與重幣對較,持論正大。其寫德名處,作讚歎語。寫重幣處,作危激語。迴環往復,剴切詳明。宜乎宣子之傾心而受諫也。
晏子不死君難 #
崔武子396見棠姜而美之,遂取397之。398莊公通焉。399崔子弒之。400
晏子立於崔氏之門外。401其人402曰:“死乎?403曰:“獨吾君也乎哉,吾死也。404曰:“行乎。405曰:“吾罪也乎哉,吾亡也?”406曰:“歸乎?”407曰:“君死,安歸?408君民者,豈以陵民?社稷是主。臣君者,豈爲409其口實,社稷是養。410故君爲社稷死,則死之。爲社稷亡,則亡之。若爲己死,而爲己亡,非其私暱,411誰敢任412之?413且人有君而弒之,414吾焉得死之,而焉得亡之?將庸何歸?415門啓而入,416枕屍股而哭。417興,418三踊419而出。420人謂崔子,必殺之!”崔子曰:“民之望也,舍421之得民。”422
起手死亡歸,三層疊下,無數煙波,只欲逼出社稷兩字也。注眼看著社稷兩字,君臣死生之際,乃有定案。
季札觀周樂 #
吳公子札來聘。424請觀於周樂。425使工426爲427之歌《周南》、《召428南》,429曰:“美哉!430始基之矣,猶未也,然勤而不怨矣。”431爲之歌《邶》、432《鄘》、433《衛》,434曰:“美哉,淵乎!憂而不困者也。435吾聞衛康叔武公之德如是,是其《衛風》乎!436爲之歌王。437曰:“美哉!思而不懼,其周之東乎!”438爲之歌《鄭》,曰:“美哉!其細已甚,民弗堪也,是其先亡乎?”439爲之歌《齊》,曰:“美哉!泱泱440乎,大風也哉!441表東海者,其大公乎?國未可量也。”442
爲之歌《豳》443曰:“美哉,蕩乎!樂444而不淫,其周公之東乎?445爲之歌《秦》,曰:“此之謂夏聲!446夫能夏則大,大之至也,其周之舊乎!447爲之歌《魏》,曰:“美哉,渢渢448乎!大而婉,險而易行,以德輔此,則明主也。449爲之歌《唐》,450曰:“思深哉,451其有陶唐氏之遺民乎,452不然,何憂之遠也。453非令德之後,誰能若是。454爲之歌陳。曰:“國無主,其能久乎!”455自《鄶》456以下無譏焉。457
爲之歌《小雅》,曰:“美哉!思而不貳,458怨而不言,459其周德之衰乎。460猶有先王之遺民焉。461爲之歌《大雅》,曰:“廣哉,熙熙乎!462曲而有直體,463其文王之德乎!”464
爲之歌頌。曰:“至矣哉!465直而不倨,466曲而不屈,467邇而不逼,468遠而不攜,469遷而不淫,470復而不厭,471哀而不愁,472樂而不荒,473用而不匱,474廣而不宣,475施而不費,476取而不貪,477處而不底,478行而不流,479五聲和,480八風平,481節有度,482守有序,483盛德之所同也!484
見舞《象箾》、485《南龠》者。486曰:“美哉!487猶有憾。488見舞《大武》者。489曰:“美哉,周之盛也,490其若此乎。491見舞《韶濩》492者,493曰:“聖人之弘也,494而猶有慚德。495聖人之難也。496見舞《大夏》者,曰:“美哉,勤而不德,497非禹其誰能修之?498見舞《韶箾》499者,500曰:“德至矣哉,大矣,501如天之無不幬也,如地之無不載也。502雖甚盛德,其蔑以加於此矣。503觀止矣!504若有他樂,吾不敢請已。505
季札賢公子,其神智器識,乃是春秋第一流人物,故聞歌見舞,便能盡察其所以然。讀之者,細玩其逐層摹寫,逐節推敲,必有得於聲容之外者。如此奇文,非左氏其孰能傳之。
子產壞晉館垣 #
子產相507鄭伯508以如晉。晉侯509以我喪故,510未之見也。511子產使盡壞512其館之垣,而納車馬焉。513士文伯514讓之515曰:“敝邑以政刑之不修,寇盜充斥,516無若諸侯之屬,辱在寡君者何。517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館,高其閈518閎,厚其牆垣,以無憂客使。519今吾子壞之,雖從520者能戒,其若異客何。521以敝邑之爲盟主,繕完葺522牆,以待賓客。若皆毀之,其何以共523命。524寡君使丐525請命。526對曰:“以敝邑褊小,介於大國,誅求無時,是以不敢寧居,悉索敝賦,以來會時事。527逢執事之不閒,528而未得見。529又不獲聞命,未知見時。530不敢輸幣,亦不敢暴531露。532其輸之,則君之府實也,非薦陳之,不敢輸也。533其暴露之,則恐燥溼之不時,而朽蠹,以重敝邑之罪。534僑535聞文公之爲盟主也,536宮室卑庳,537無觀538臺榭,539以崇大諸侯之館。540館如公寢,541庫廄繕修,542司空以時平易543道路,544圬545人以時塓546館宮室。547諸侯賓至,甸設庭燎,548僕人巡宮,549車馬有所,550賓從551有代,552巾車脂轄,553隸人牧圉,554各瞻其事,555百官之屬,各展其物。556公不留賓,而亦無廢事,憂樂同之,事則巡之,教其不知,而恤其不足。557賓至如歸,無寧菑558患,不畏寇盜,而亦不患燥溼。559今銅鞮560之宮數里,561而諸侯舍於隸人,門不容車,而不可逾越。562盜賊公行,而夭厲不戒。563賓見無時,命不可知。564若又勿壞,是無所藏幣,以重罪也。565敢請執事,將何所命之。566雖君之有魯喪,亦敝邑之憂也。567若獲薦幣,修垣而行,君之惠也。敢憚勤勞。568文伯覆命。趙文子曰:“信。569我實不德,而以隸人之垣,以贏諸侯,570是吾罪也。571使士文伯謝不敏焉。572
晉侯見鄭伯有加禮,厚其宴好573而歸之。乃築諸侯之館。574
叔向曰:“辭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!575子產有辭,諸侯賴之。576若之何其釋辭也?577《詩》曰:‘辭之輯矣,民之協矣,辭之懌矣,民之莫矣。’其知之矣。”578
晉爲盟主,而子產以蕞爾鄭朝晉,盡壞館垣,大是奇事。只是胸中早有成算,故說來句句針鋒相對,義正而不阿,詞強而不激。文伯不措一語,文子輸心帖服,叔向歎息不已,子產之有辭,洵非小補也。
子產論尹何爲邑 #
子皮580欲使尹何爲邑。子產曰:“少,581未知可否。”582子皮曰:“願,吾愛之,不吾叛也。583使夫584往而學焉,夫亦愈知治矣。585子產曰:“不可。586人之愛人,求利之也,587今吾子愛人則以政。588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,其傷實多。589子之愛人,傷之而已,其誰敢求愛於子。590子於鄭國,棟也。棟折榱591崩,僑592將厭593焉,敢不盡言?594子有美錦,不使人學制焉。595大官、大邑,身之所庇也,而使學者制焉,596其爲美錦,不亦多乎?597僑聞學而後入政,未聞以政學者也。598若果行此,必有所害。599譬如田獵,射御貫,600則能獲禽。若未嘗登車射御,則敗績厭601覆602是懼,何暇思獲?603子皮曰:“善哉。虎不敏。吾聞君子務知大者遠者,小人務知小者近者。604我,小人也,衣服附在吾身,605我知而慎之。606大官大邑,所以庇身也,607我遠而慢之。608微子之言,吾不知也。609他日我曰:‘子爲鄭國,我爲吾家以庇焉,其可也。’610今而後知不足。自今請,雖吾家,聽子而行。611子產曰:“人心之不同,如其面焉。612吾豈敢謂子面如吾面乎?613抑心所謂危,亦以告也。”614子皮以爲忠,故委政焉。615子產是以能爲鄭國。616
「學而後入政,未聞以政學」二語,是通體結穴,前後總是發明此意。子產傾心吐露,子皮從善若流,相知之深,無過於此。全篇純以譬喻作態,故文勢宕逸不羣。
子產卻楚逆女以兵 #
楚公子圍618聘於鄭,且娶於公孫段氏。619伍舉620爲介。621將入館,622鄭人惡之。623使行人子羽與之言,624乃館於外。625
既聘,將以衆逆。626子產患之。627使子羽辭曰:“以敝邑褊小,不足以容從628者,請墠629聽命。”630令尹使太宰伯州犁對曰:“君辱貺寡大夫圍,謂圍‘將使豐氏撫有而室。’631圍布几筵,告於莊共632之廟而來。633若野賜之,634是委君貺於草莽也。635是寡大夫不得列於諸卿也。636不寧唯是,637又使圍蒙其先君,將不得爲寡君老,其蔑以復矣。638唯大夫圖之。子羽曰:“小國無罪,恃實其罪。639將恃大國之安靖己,而無乃包藏禍心以圖之。640小國失恃,而懲諸侯,使莫不憾者。641距違君命,而有所壅塞不行是懼。642不然,敝邑館人之屬也,其敢愛豐氏之祧?”643
篇首著「惡之」「患之」四字,已伏後一段議論。州犁之對,詞婉而理直,鄭似無可措辭。子產索性喝出他本謀,使無從置辨。若稍婉轉,則楚必不聽。此小國所以待強敵,不得不爾。
子革對靈王 #
楚子647狩於州來,次於潁尾。648使蕩侯、潘子、司馬督、囂尹午、陵尹喜,649帥師圍徐以懼吳。650楚子次於幹谿,以爲之援。651雨652雪,王皮冠,秦復陶,653翠被,654豹舄,655執鞭以出。656僕析父657從。658
右尹659子革660夕,661王見之。去冠被,舍662鞭。663與之語,曰:“昔我先王熊繹,664與呂伋、665王孫牟、666燮父、667禽父,668並事康王,669四國皆有分,670我獨無有,671今吾使人於周,求鼎以爲分,王其與我乎?”672對曰:“與君王哉!673昔我先王熊繹,闢674在荊山,篳路藍縷,675以處草莽,跋涉山林,以事天子,唯是桃弧棘矢,以共676御王事。677齊,王舅也。678晉及魯衛,王母弟也。679楚是以無分,而彼皆有。680今周與四國,服事君王,將唯命是從,豈其愛鼎?”681王曰:“昔我皇祖伯父昆吾,“舊許是宅。”682今鄭人貪賴其田,而不我與,683我若求之,其與我乎?684對曰:“與君王哉。685周不愛鼎,鄭敢愛田。”686王曰:“昔諸侯遠687我而畏晉,今我大城陳蔡不羹,688賦皆千乘,689子與690有勞焉,691諸侯其畏我乎!”692對曰:“畏君王哉!693是四國者,專足畏也,又加之以楚,敢不畏君王哉!”694
工尹路695請曰:“君王命剝圭以爲戚696柲,697敢請命。”698王入視之。699
析父謂子革:“吾子,楚國之望也,今與王言如響,700國其若之何?”子革曰:“摩厲以須,王出,吾刃將斬矣。”701
王出,復702語。左史倚相703趨過。704王曰:“是良史也,子善視之!是能讀《三墳》,《五典》,《八索》,《九丘》。”705對曰:“臣嘗問焉,昔穆王欲肆其心,周行天下,將皆必有車轍馬跡焉。706祭707公謀父,作《祈招》708之詩,以止王心,709王是以獲沒於祗710宮。711臣問其詩而不知也。若問遠焉,其焉712能知之?”713王曰:“子能乎?”對曰:“能。其《詩》曰:‘祈招之愔愔,714式昭德音。715思我王度,式如玉,式如金。716形民之力,而無醉飽之心。’”717
王揖而入。718饋不食,寢不寐,數日。不能自克。以及於難。719
仲尼曰:“古也有志:720‘克己復禮,仁也。’721信善哉。楚靈王若能如是,豈其辱於幹谿?”722
楚子一番矜張語,子革絕不置辨,一味將順,固有深意。至後閒閒喚醒,若不相蒙者,旣不忤聽,又得易入,此其所以爲善諫歟?惜哉!靈王能聽而不能克,以終及於難也。
子產論政寬猛 #
鄭子產有疾,謂子大叔724曰:“我死,子必爲政。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,其次莫如猛。725夫火烈,民望而畏之,故鮮726死焉。727水懦弱,民狎而玩之,則多死焉。728故寬難。”729疾數月而卒。
大叔爲政,不忍猛而寬。730鄭國多盜,取人於萑731苻732之澤。733大叔悔之,曰:“吾早從夫子,不及此。”734興徒兵以攻萑苻之盜,盡殺之。盜少止。735
仲尼曰:“善哉!”736政寬則民慢,慢則糾之以猛,猛則民殘,殘則施之以寬。737寬以濟猛,猛以濟寬,政是以和。738詩曰:739“‘民亦勞止,汔740可小康;惠此中國,以綏四方’,741施之以寬也。742‘毋從743詭隨,以謹無良,式遏寇虐,慘不畏明。’744糾之以猛也。745‘柔遠能邇,以定我王。’746平之以和也。747又曰,748‘不競不絿,749不剛不柔,佈政優優,百祿是遒。’750和之至也。”751及子產卒,仲尼聞之出涕曰:“古之遺愛也。”752
子產不是一味任猛。蓋立法嚴則民不犯,正所以全其生。此中大有作用。太叔始寬而繼猛,殊失子產授政之意。觀孔子歎美子產,而以寬猛相濟立論,則政和,諒非用猛所能致。末以遺愛結之,便有分曉。
吳許越成 #
吳王夫754差,敗越於夫椒,報槜755李也。756遂入越。越子757以甲楯758五千,保於會759稽。760使大夫種因吳太宰嚭,761以行成。762吳子將許之。
伍員763曰:“不可。764臣聞之:‘樹德莫如滋,去765疾莫如盡。’766昔有過767澆768殺斟灌以伐斟𬩽,769滅夏後相。770後緡771方娠,772逃出自竇,歸於有仍,773生少774康焉。775爲仍牧正,惎776澆能戒之,777澆使椒求之,778逃奔有虞,779爲之庖正,以除其害。780虞思於是妻781之以二姚,而邑諸綸,782有田一成,有衆一旅,783能布其德而兆其謀,784以收夏衆,撫其官職。785使女艾諜786澆,使季杼誘豷。787遂滅過,戈,788復禹之績。祀夏配天,不失舊物。789今吳不如過,而越大於少康。790或將豐之,不亦難791乎!792句踐能親而務施,793施不失人,親不棄勞,794與我同壤,795而世爲仇讎,796於是乎克而弗取,將又存之,違天而長797寇仇。798後雖悔之,不可食已。799姬之衰也,日可俟也。800介在蠻夷,而長寇仇,以是求伯,801必不行矣。”802
弗聽。803退而告人曰:“越十年生聚,而十年教訓,二十年之外,吳其爲沼乎!”804
寫少康詳,寫勾踐略,而寫少康,正是寫勾踐處。此古文以賓作主法也。後分三段,發明不可二字之義,最爲曲折詳盡。曾不覺悟,卒許越成,不得已退而告人,說到吳其爲沼,真感憤無聊,聲斷氣絕矣
文公十七年 左傳 ↩︎
靈公。 ↩︎
戶, ○扈,鄭地。 ↩︎
平宋亂以立文公。 ↩︎
穆公。 ↩︎
以其有二心於楚,故不與相見。 ↩︎
公子歸生。 ↩︎
執訊,通訊問之官。 ↩︎
晉卿趙盾。 ↩︎
下皆書辭。 ↩︎
莊公。 ↩︎
君,晉襄公。 ↩︎
鄭大夫。 ↩︎
去聲, ○侯宣多以援立穆公之故,恃寵專權而作亂。 ↩︎
克減,少除其難也。 ↩︎
潮。 ↩︎
踵蔡莊公朝晉之後,即來朝也。 ○朝襄一。 ↩︎
子家自稱名。 ↩︎
鄭太子名夷。 ↩︎
共公。 ↩︎
陳共公將朝晉而畏楚,故歸生輔太子夷,先爲請命於楚。君,晉靈公。 ○朝靈二。 ↩︎
諂。 ↩︎
蕆,成也。鄭穆又親朝,以成往年陳公之好。 ○朝靈三。 ↩︎
靈公。 ↩︎
陳靈新即位,自鄭入朝。 ○朝靈四。 ↩︎
鄭大夫。 ↩︎
燭之武又輔太子夷往朝於晉。“往朝夷”三字是倒語。 ○朝靈五。 ↩︎
鄭穆又親朝。○朝靈六。 ○已上敘朝晉之數,敘朝晉之年,敘朝晉之月,敘朝晉之人。真是帳簿皆成妙文。下復結算一通,妙,妙。 ↩︎
陳蔡之朝,皆鄭之功。 ○結上召蔡侯,請陳侯,往朝君三事。 ↩︎
無論陳蔡。雖以鄭自己事晉而言,何以不免於罪。 ○百忙中復作此二語。以起下二層意,何等委婉。 ↩︎
現。 ↩︎
結上隨蔡侯蕆陳事,又往朝三事。 ↩︎
夷,鄭太子。孤,謂君也。二三臣,謂燭之武及子家自謂。絳,晉都邑。相及於絳,謂朝晉不絕也。 ○結上歸生佐夷,燭之武往朝夷二事。 ↩︎
鄭雖小國,其事晉無以過之矣。 ○又總結一筆,遒緊。 ↩︎
逞,快也。 ○只一句點題。 ↩︎
鄭國唯有滅亡而已,不能復加其事晉之禮也。 ○八字激切而沉痛。下乃引古人成語,曲曲轉出,不能復事晉意。 ↩︎
上聲, ○既畏首,又畏尾,則身之不畏者,有幾何哉。 ↩︎
同蔭。 ○鹿將死,不暇擇庇廕之所。 ↩︎
德,恩恤也。言以人視我,我還是人。以鹿視我,我便是鹿。 ○奇思創解。 ↩︎
挺。 ↩︎
鋌,疾走貌。鹿知死而走險,何暇擇蔭。國知危而事大,何暇擇鄰。皆由急則生變也。 ↩︎
晉命過苛,無有窮極。事之亦亡,叛之亦亡,鄭已知之矣。 ○“亡”字呼應。 ↩︎
酬。 ↩︎
賦,兵也。鯈,晉鄭之境。言將盡起鄭兵,以待於鯈地,唯聽晉執事之命令也。 ○收緊敵晉意。 ↩︎
去聲。 ↩︎
鄭文公二年,朝於齊桓公。後復從齊侵蔡,蔡屬楚而鄭爲齊侵之。宜獲罪於楚,而反獲成。 ○晉責鄭貳於楚,忽反寫楚之寬大以諷晉。奇妙。 ↩︎
鄭居晉楚之間,而從於大國之強令,未可執以爲罪。言貳楚出於不得已也。 ○開胸放喉,索性承認,妙妙。 ↩︎
晉若弗圖恤鄭國,則唯晉所命,不敢逃避也。 ○結語,多少激烈憤懣! ↩︎
拱。 ↩︎
晉大夫。 ↩︎
晉卿。 ↩︎
晉侯女婿。 ↩︎
至。 ↩︎
晉見鄭之詞強,故使鞏朔行成。而趙穿,公婿池爲質於鄭以示信。此以見晉之失政,而霸業之衰也。 ↩︎
宣公三年 左傳 ↩︎
莊王。 ↩︎
陸渾之戎,秦、晉所遷於伊川者。 ↩︎
同“洛”。 ↩︎
去聲。 ↩︎
雒,水名。周所都也。觀,示兵威以脅周也。 ○一“遂”字,便見楚莊無禮。 ↩︎
周大夫。 ↩︎
去聲。 ↩︎
楚強周弱,定王無如之何,故使大夫勞之。 ↩︎
禹之九鼎,三代相傳,猶後世傳國璽也。楚莊問大小輕重,有圖周天下意。 ↩︎
有天下者,在有德不在有鼎。 ○一語喝破。 ↩︎
緊承“德”字。 ↩︎
遠方圖畫山川、物怪獻之。 ↩︎
九州牧守,皆貢其金。 ↩︎
以九州之金,鑄爲九鼎,而著圖物之形於其上。 ↩︎
百樣物怪,各爲備禦之具。 ↩︎
使民盡知鬼神奸邪形狀。 ↩︎
若,順也。民知神、奸,故不逢不順。 ↩︎
鴟。 ↩︎
妹。 ↩︎
螭,山神。魅,怪物。罔,兩,水神。既爲之備,故莫能逢人爲害。 ↩︎
民無災害,則上下和以受天之祜。 ○已上言有德方有鼎。 ↩︎
伏下三十,七百。 ↩︎
已上言無德則鼎遷。 ↩︎
鼎非加大,而不可遷移,若增重然。 ↩︎
鼎非加小,而湯武遷之,若遂輕然。○總括四語,正繳在德不在鼎意。“大”“小”“輕”“重”四字,錯落有致。 ↩︎
言有盡頭處。 ○二句起下,方入本意。 ↩︎
夾。 ↩︎
辱, ○郟鄏,東周王城,今河南也。 ↩︎
此天有所底止之定命也。 ↩︎
未滿卜數。 ↩︎
結語冷雋。 ↩︎
成公二年 左傳 ↩︎
齊師敗走,晉師追之。 ↩︎
刑, ○丘輿,馬陘,皆齊邑。 ↩︎
賓姓,媚人族,即國佐也。 ↩︎
演。 ↩︎
甗,玉甑也。玉甑,玉磬,皆滅紀所得者。地,魯衛之侵地。 ↩︎
言晉人不許,則聽其所爲。欲戰則更戰也。客,指晉人。 ○此句並頃公語意夾入,妙。伏下“寡君之命使臣則有辭”一段。 ↩︎
晉人果不許。 ↩︎
至。 ↩︎
津上聲。 ↩︎
蕭,國名。同叔,蕭君字,其女嫁於齊,即頃公之母。晉人慾質其母,而不便直言,故稱蕭同叔子。言必以蕭同叔子爲質於晉,而使齊國境內田畝皆從東西而行,則我師捨去矣。 ○重上句,下句帶說,故用“而”字轉下。蓋前此晉卻克與臧孫許同時而聘於齊,頃公之母踊於棓而窺客,則客或跛、或眇。於是使跛者迓跛者,使眇者迓眇者。夫婦人窺客,已是失禮,矧侮客以取快乎?出爾反爾,無足怪也。 ↩︎
只“非他”二字,多少鄭重。妙。 ↩︎
若以齊、晉比並言之,則齊之母,猶晉之母。其爲國君之母,則一也。 ○陪一句,更凜然。 ↩︎
其若先王孝治天下之命何。 ○上不便。 ↩︎
且欲令人皆蹈不孝之行。 ○下不便。 ↩︎
《詩·大雅·既罪》篇。言孝子愛親之心,無有窮匱,又以孝道長賜汝之族類。 ↩︎
晉既以不孝號令諸侯,是非以孝德賜及同類矣。 ○已上破“爲質”句。 ↩︎
疆者,爲之大界也。理者,定其溝塗也。物,相也。相土之宜,而分佈其利。 ↩︎
《詩·小雅·南山》篇。或東西其畝,或南北其畝。皆相土宜,而布其利也。言東南則西北在其中。 ↩︎
井田之制,溝洫縱橫,兵車難過。今欲盡東其畝,則晉之伐齊,循壟東行,其勢甚易,是唯晉兵車是利,而不顧地勢東西南北所宜,非先王疆理土宜之命矣。 ○已上破“東畝”句。 ○兩“其無乃非”句應。 ↩︎
上分兩層辨駁。此總括數語。下復暢言之。 ↩︎
去聲。 ↩︎
四王,禹,湯,文,武也。皆樹立德教,而濟人心之所同欲。 ○樹德,照上“德類”。濟同欲,照上土宜布利。 ↩︎
如字。 ↩︎
伯,長也。夏昆吾,商大彭,豕韋,周齊桓,晉文,皆勤勞而懷撫諸侯。以服事樹德濟同欲之王命。 ↩︎
指質母,東畝而言。 ↩︎
詩,商頌,長髮篇。優優,寬和也。遒,聚也。 ↩︎
晉質母,東畝二令,實不寬和,而先自棄其福祿,又何能爲諸侯之害乎。 ○晉人所命,本欲害齊,而國佐卻以爲何害。妙絕。 ○已上言晉實有闕,不得爲盟主,以足上二段之意。 ↩︎
若終不見許。 ↩︎
去聲。 ↩︎
寡君之命我使臣,已有辭說,意如下文所云。 ○上分責二段,又總責一段。此忽如飢鷹,撇然一轉。 ↩︎
下皆齊侯命辭。 ↩︎
忝。 ↩︎
去聲。 ↩︎
腆,厚也。賦,兵也。言齊有不厚頹敝之兵,以犒晉師。 ○戰而曰犒,婉辭。 ↩︎
畏君師之震動,以故齊兵撓曲而致敗衄。 ↩︎
驕。 ↩︎
言我以吾子之惠,而得徼齊國之福。 ↩︎
去聲。 ↩︎
敝器,謂甗磬也。 ↩︎
應上晉人不可。 ↩︎
藎。 ↩︎
佩。 ↩︎
燼,火餘木也。以喻齊戰敗之餘意,言欲以已敗之兵,背齊城而更借一戰。 ↩︎
言齊幸而得勝,亦當唯晉是從,況其不幸而又戰敗,敢不唯晉命之是聽乎?曰“從” 曰“聽”,即聽從質母、東畝之命。 ○已上言齊既以賂求不免,勢必決戰,勝與不勝,雖未可知。總在既戰後再聽從晉命也。極痛快語,而卻出以婉順。 ↩︎
成公三年 左傳 ↩︎
去聲。 ↩︎
英, ○宣公十二年,晉楚戰於邲,楚囚知罃。知莊子射楚連尹襄老,載其屍,射公子谷臣,囚之,以二者還。莊子,知罃父也。至是晉歸二者於楚,以贖知罃。 ↩︎
荀首,即知莊子,是時爲晉中軍佐,楚人畏其權要,故許歸其子。 ↩︎
指久留於楚言。 ↩︎
升。 ↩︎
孚。 ↩︎
國, ○俘䤋,軍所虜獲者。系其人曰俘,截左耳曰䤋。 ↩︎
欣去聲。 ↩︎
以血塗鼓曰釁鼓,言楚不殺我而以其血塗鼓。即,就也。 ↩︎
作自責語,撇開怨字,妙。 ↩︎
指許歸於晉言。 ↩︎
晉楚皆爲社稷之謀,而欲紓緩其民。 ↩︎
各懲戒前日戰爭之忿,以相赦宥。 ↩︎
去聲,○累,系也。晉釋谷臣之囚,楚釋知罃之囚,以成其和好。 ↩︎
去聲。 ↩︎
作與己不相干語,撇開德字。妙。 ↩︎
問得有意。 ↩︎
平聲。 ↩︎
言我未嘗有怨於君,君亦未嘗有德於我,有怨則報怨,有德則報德,我無怨而君無德,故不知所報也。 ○臣怨君德,分貼得好。不知二字,更妙。 ↩︎
不穀,諸侯謙稱。言雖是如此,必告我以相報之事。 ○共王一團興致,被知罃說得雪淡,無可奈何,又作此問。 ↩︎
身雖死,而楚君之私恩,不朽腐也。 ○客意,一層。 ↩︎
稱於異國曰外臣。首,荀首也。宗,荀氏之宗也。 ○客意,二層。 ○此雖二客意,然顯見晉之國法森然,家法森然。 ↩︎
若君不許戮。 ○轉入正意。 ↩︎
使繼祖宗之職。 ↩︎
以次及於軍旅之事。 ↩︎
率。 ↩︎
其父爲上軍佐,故曰帥偏師。修,治也。 ↩︎
雖遇楚之將帥,亦不敢違避。 ○一敢字,應上二敢字。 ↩︎
忠晉即以報楚。妙。 ↩︎
收煞得好。 ↩︎
成公十三年 左傳 ↩︎
厲公。 ↩︎
去聲, ○魏錡之子。 ↩︎
成十一年,秦晉盟於令狐,秦桓公歸而叛盟,故厲公使呂相數其罪而絕之。 ↩︎
下皆呂相口宣君命。 ↩︎
晉。 ↩︎
秦。 ↩︎
去聲。 ↩︎
同婚。 ↩︎
從秦晉相好說起。 ↩︎
驪姬之難。 ↩︎
重耳。 ↩︎
夷吾。 ↩︎
重耳奔狄及齊,齊桓公妻之。夷吾奔梁,賂秦以求納。 ↩︎
晉無福祿,而獻公卒。 ↩︎
應“相好”。 ↩︎
僖十年,穆公納夷吾於晉,爲惠公。 ○說秦德輕。 ↩︎
僖十五年,秦伐晉,戰於韓原,獲惠公。 ○說秦爲德不終。是秦第一罪案。 ↩︎
惠公卒,懷公立,穆公納重耳於晉爲文公。是穆成安晉之功也。 ○作一頓,說秦德輕。 ↩︎
患。 ↩︎
印。 ↩︎
擐,貫也。胤,嗣也。文公備歷艱難,以率東方之諸侯,皆四代帝王之嗣,而西向朝秦。 ○二十九字作一句讀。 ↩︎
應“舊德”,又作一頓。說晉有報,即宕下以敘晉德。 ↩︎
亦。 ↩︎
率。 ↩︎
怒,猶犯也。 ○誣秦。僖三十年,鄭貳於楚,文公與秦圍之。鄭未嘗犯秦,亦無諸侯之師。 ○說晉德重。 ↩︎
鄭使燭之武見秦穆公,穆公背晉而私與鄭盟。不敢斥言,故託言秦大夫。 ○是言秦第二罪案。 ↩︎
皆欲致死命以討秦。 ○誣秦。無諸侯致命之事。 ↩︎
旋。 ↩︎
不敢怨秦背己,反保全其師。 ↩︎
又作一頓,說晉大有德於秦,能自佔地步。 ↩︎
以文公死爲無知而輕蔑之。 ↩︎
以襄公新立爲寡弱,而陵忽之。 ↩︎
迭,侵突也。穆公從杞子之謀,潛師以襲鄭,道過晉之殽地。 ↩︎
幹。 ↩︎
奸犯斷絕,不復與我和好。 ↩︎
誣秦。襲鄭時,無伐晉保城之事。 ↩︎
如字。 ↩︎
還入聲, ○滑,姬姓國,都於費。秦襲鄭無功,乃滅滑還。 ↩︎
滑與晉爲同姓兄弟。 ↩︎
滑鄭皆從晉,是爲晉同盟之國。 ↩︎
福。 ↩︎
秦伐滑圖鄭,是欲傾危覆滅晉之國家。 ○疊寫九個“我”字。 ○是秦第三罪案。 ↩︎
未忘穆公納文公之勳。 ○折一筆。 ↩︎
實恐晉爲秦滅。 ↩︎
僖三十三年,晉敗秦於殽。 ○我“是以有”一,言殽師出於萬不得已也。 ↩︎
晉雖有殽師之失,猶願求解於秦。 ○“猶願”二字,緊接無痕,妙。 ↩︎
不肯釋憾。 ↩︎
文十四年,楚鬥克囚於秦。至是秦使歸楚,求成以謀晉。 ↩︎
幸天默誘人心,而商臣弒楚成王。 ↩︎
楚有篡弒之禍,穆公是以不能快意於晉。設使成王未隕,而即楚謀我之志成矣。 ○是秦第四罪案。 ○自獻公即世,至此作一截,是歷數秦穆公之罪。 ↩︎
秦。 ↩︎
晉。 ↩︎
秦。 ↩︎
晉。 ↩︎
晉之外甥。 ↩︎
掘。 ↩︎
闕,猶掘也。翦,截斷也。 ↩︎
謀。 ↩︎
蟊賊,皆食禾蟲,以喻公子雍。謂秦納雍以蕩搖晉之邊鄙。 ○誣秦。雍之來,晉實召之。 ○疊寫四個“我”字。 ○是秦第五罪案。 ↩︎
平聲。 ↩︎
文七年,晉敗秦於令狐。 ○我是以有二,言令狐之役,出於萬不得已也。 ↩︎
銓, ○悛,改也。 ↩︎
河曲,晉地。事在文十二年。 ↩︎
速。 ↩︎
涑川,水名。 ↩︎
俘,虜也。王官,地名。 ○伐涑川,俘王官,經傳無見。 ↩︎
羈馬,地名,其時秦取其地。 ○疊寫四個“我”字。 ○是秦第六罪案。 ↩︎
晉與秦戰於河曲,秦兵夜遁。 ○“我是以有”三,言河曲之戰,出於萬不得已也。 ↩︎
晉在秦東,故曰東道。康公絕晉之好,故不東通於晉。 ○此段獨拖一句,妙。 ○自穆襄即世至此,作一截,是歷數秦康之罪。 ↩︎
君,指秦桓公。 ↩︎
景公望秦撫卹晉國。 ○此處獨作一波,妙。 ↩︎
去聲。 ↩︎
桓公不肯惠然稱晉望而共盟。 ↩︎
去聲, ○謂宣十五年,晉滅赤狄潞氏時。 ↩︎
告, ○河縣,箕郜,晉二邑名。入河縣,焚箕郜,經傳無見。 ↩︎
刪。 ↩︎
芟,刈也。夷,傷也。損害我禾稼,如去草然。 ↩︎
垂, ○虔劉,皆殺也。殺戮我邊境之人民。 ○疊寫四個“我”字。 ○是秦第七罪案。 ↩︎
晉聚衆於輔氏以拒秦。 ○我是以有四。言輔氏之聚,出於萬不得已也。 ○“之師”,“之役”,“之戰”,“之聚”,句法變幻。 ↩︎
驕。 ↩︎
桓公亦悔二國結禍之長,而欲我求福於晉獻,秦穆。 ↩︎
秦桓公子。 ↩︎
汝。 ↩︎
言我與晉同結所好,共棄前惡,再修舊日之德,以追念前人獻,穆之功勳。’ ○此段迴應篇首獻,穆相好。關鎖甚緊。 ↩︎
約誓之言,未及成就。 ↩︎
厲公。 ↩︎
成十一年,晉厲公與秦桓公盟於令狐。 ○入題。又與上四我是以有句相呼應。 ↩︎
佩。 ↩︎
桓公又萌不善之心,歸而背晉成。 ○此下方入當時正事。 ↩︎
及,與也。白狄與秦,皆屬雍州。 ↩︎
白狄與秦世爲仇讎。 ↩︎
赤狄之女季隗,白狄伐而獲之,納諸文公。故云婚姻。 ○疏句無限煙波。 ↩︎
去聲, ○深文。 ↩︎
狄雖口應秦命,心實憎其無信,而以秦之二心來告晉。 ○一“告我”。 ↩︎
惡秦反覆不常。 ↩︎
下述秦桓盟楚之詞。 ↩︎
穆,康,共。 ↩︎
成,穆,莊。 ↩︎
我雖與晉往來。 ↩︎
我唯利之是從,不誠心與晉也。 ○二十四字,一氣說下。 ↩︎
不穀,楚共王告晉自稱。言我惡秦之無成德,是用宣佈其言,以懲戒用心不一之人。 ○二“告我”。 ○兩引“告我”,俱是實證。是秦反覆真正罪案。 ○自及君之嗣,至此作一截,是歷數秦桓之罪。爲絕秦正㫖。 ↩︎
狄與楚告晉之言,諸侯無不聞之。 ○牽引諸侯妙,使秦無所逃罪。 ↩︎
銀入聲。 ↩︎
諸侯由是惡秦之甚,皆來親近於晉。 ○一路備說秦惡,歸到此句。 ↩︎
我今帥諸侯以來聽命於秦,唯與秦結好是望耳。 ○終是求好,妙。 ↩︎
是客。 ↩︎
是主。 ○句句牽引諸侯,妙。 ↩︎
或和或戰,當圖謀其有利於秦者而爲之。 ↩︎
襄公十四年 左傳 ↩︎
晉會諸侯於向,爲吳謀楚。 ↩︎
戎,四嶽之後,姜姓。駒支,戎子名。 ↩︎
晉士丐。 ↩︎
上聲。 ↩︎
執之何名?乃於未會前一日,數其罪而責之。朝,會向之朝位也。 ↩︎
先呼來,次呼姜戎氏!便是相陵口角。 ↩︎
乃,汝也。吾離,戎祖名,昔爲秦穆公迫而逐之。瓜州,今燉煌地。 ↩︎
披。 ↩︎
閃平聲。 ↩︎
合。 ↩︎
苫蓋,白茅也。無衣,故被苫蓋,無居,故蒙荊棘。先君,謂惠公。 ○極寫其流離困苦之狀,以出戎醜。 ↩︎
忝。 ↩︎
汝。 ↩︎
腆,厚也。中分爲剖。 ○寫加恩於戎,非復尋常,宜後世報答不已 ↩︎
諸侯事晉,不比昔日。 ↩︎
職,主也。戎與晉同壤,盡知晉政闕失。是言語漏泄於諸侯,由汝戎實主之。不然,今日諸侯之事晉,何遂不如昔日乎? ○懸空坐他罪名。 ↩︎
乞。 ↩︎
詰朝,明日也。事,謂會事。 ↩︎
去聲。 ↩︎
寫得聲色俱厲,令人難受。 ↩︎
秦恃強而欲得土地,所以逐我。 ○此辨戎祖被逐,則秦人實惡,非戎之醜。 ↩︎
涓。 ↩︎
異。 ↩︎
蠲,明也。四嶽,堯時方伯。裔胄,後嗣也。翦棄,滅絕也。 ○此辨惠公加德於戎,乃因戎本聖裔,禮應存恤,不爲特惠。 ↩︎
豪。 ↩︎
賜我之田,荒穢僻野,非人所止。我力爲驅除而處之,以臣事晉之先君。不內侵,亦不外叛,至於今日,不敢攜貳。 ○此辨晉剖分之田,至爲敝惡,戎自開墾,非受實惠。 ↩︎
恕。 ↩︎
舍,留也。僖三十年,秦晉圍鄭,鄭使燭之武見秦君,秦私與鄭盟,而留杞子等戍鄭而還。 ↩︎
僖三十三年,晉敗秦師於殽。 ↩︎
當殽之戰,晉遏秦兵於上,戎當秦兵於下。秦師無只輪返,我諸戎效力攻秦,實使之然。○此辨戎大有功於晉,亦足雲報。 ↩︎
雞上聲。 ↩︎
同“僕”。 ↩︎
譬如逐鹿,晉執其角以御上,戎戾其足以亢下,是戎與晉同斃此鹿也。 ○一喻入情。 ↩︎
戎有功如此,何故尚不免於罪乎? ○問得妙。 ↩︎
剔, ○自敗秦以來,晉凡百征討之役,戎皆相繼以從執政之使令。猶從戰於殽,無變志也。豈敢有離貳逖遠之心? ○此辨戎之報晉,不止殽師一役,至於百役,不可勝數。以足上“至於今不貳”意。 ↩︎
今晉之將帥,或自有闕失,以攜貳諸侯之心,而乃罪及我諸戎。 ○此辨諸侯事晉不如昔者,乃晉實有闕,與我諸戎無干。 ↩︎
惡,指漏泄言語以害晉。 ○此辨“言語泄漏”,職汝之由。言戎與華不相習,非但不敢爲惡,亦不能爲惡。 ↩︎
孟。 ↩︎
瞢,悶也。我不與會,亦無所悶。 ○此辨“詰朝之事,爾無與焉。”言我亦不願與會也。說得雪淡,妙。 ↩︎
《青蠅》,《詩·小雅》篇名。賦是詩者,取“愷悌君子,無信讒言”之意。蓋譏宣子信讒言也。退,去,不與會也。 ↩︎
辭,謝也。宣子自知失責,故謝戎子,而使就諸侯之會。 ↩︎
欲成愷悌君子之名。 ○結出宣子心內事,妙。 ↩︎
襄公二十一年 左傳 ↩︎
晉大夫。 ↩︎
範宣子逐之,故出奔。 ↩︎
虎,盈黨。叔向,虎之兄。 ↩︎
同罹。 ↩︎
智。 ↩︎
譏叔向無保身之哲。 ↩︎
雖被囚,猶勝於死亡。 ↩︎
《詩》言君子優遊於亂世,聊以卒吾之年歲。《註疏》以爲《小雅·采菽》之詩。按《采菽》無聊以卒歲之文,恐是逸詩。 ↩︎
此乃所以爲知也。 ○叔向已算到可以不死。不知者,焉能有此定見? ↩︎
附, ○晉大夫。 ↩︎
爲子請於君而免之。 ↩︎
大是駭人。 ↩︎
自然見咎。 ↩︎
謂祁奚也。能免我者,必由此人。胸中涇渭,介然分明,是爲真智。 ↩︎
家臣之長。 ↩︎
常人只是常見。 ↩︎
惟阿意順君,何能行此救人之事。 ○提過樂王鮒一邊。 ↩︎
舉其仇,解狐。 ↩︎
舉其子,祁午。 ↩︎
其獨遺我一人而不救乎。 ↩︎
去聲。 ↩︎
詩,大雅,抑之篇,言有正直之德行,則天下順之。 ↩︎
祁大夫,覺然正直者也。 ○收句冷雋。 ↩︎
平公。 ↩︎
問其果與弟虎有謀否。 ↩︎
言叔向篤於親親,其殆與弟有謀焉。 ○譖語,故作猜疑,妙。 ↩︎
告老致仕。 ↩︎
聞叔向被囚。 ↩︎
日。 ↩︎
馹,傳車也。乘馹,恐不及也。 ↩︎
《詩·周頌·烈文》篇,言文武有惠訓之德,及於百姓,無有疆域,故周之子孫,皆保賴之。 ↩︎
《書·夏書·胤徵》篇。言聖哲之有謨謀功勳者,當明證其謨勳而定安之。 ↩︎
上聲。 ↩︎
謀少過失,聖有謨勳也。惠訓不倦,惠我無疆也。 ↩︎
此社稷所賴以安固也。 ○“社稷”二字,是立言之㫖。 ↩︎
假使其十世之後,子孫有罪,猶當寬宥之,以勸有能之人。今壹以弟故不免其身,以棄社稷之所倚賴,不亦惑之甚乎?○此言叔向之能,尚可庇子孫之有罪,豈可及身見殺? ↩︎
不以父罪廢其子。 ↩︎
去聲。 ↩︎
不以一怨妨大德。 ↩︎
兄弟罪不相及。 ↩︎
此言不當以弟虎罪及叔向。 ○兩提棄社稷,叔向之身,何等關係。 ↩︎
子若力行善事,誰敢不勉於爲善。何必多殺,然後人不敢爲惡乎? ○歸到宣子身上,亦復善於勸解。 ↩︎
悅。 ↩︎
去聲, ○與祁奚共載。 ↩︎
祁奚不見叔向而歸,以見爲社稷,非私叔向也。 ↩︎
叔向亦不告免於祁奚,而即往朝君。以明祁奚之非爲己也。 ○兩不相見,徑地俱高。 ↩︎
襄公二十四年 左傳 ↩︎
晉士丐。 ↩︎
將中軍。執國政。 ↩︎
諸侯朝貢於晉者,其幣增重。幣,禮儀也。 ↩︎
病,患也。 ↩︎
簡公。 ↩︎
寓,寄也。子西相鄭伯如晉,故子產寄書與子西,以勸告宣子。 ↩︎
爲晉執政。 ○只此四字,落筆便妙。 ↩︎
牽引四鄰,妙。 ↩︎
不聞有善德,但聞增重諸侯之幣。 ○先提“令德”,引起“令名”。 ↩︎
子產名。 ↩︎
掌。 ↩︎
毀。 ↩︎
賄,財也。令名,善譽也。 ○賄字,從重幣推出。“令名”,從“令德”推出。 ○二句,是一篇主意。 ↩︎
斂諸國之財,而積聚於晉之公室,則諸侯離心於晉。 ↩︎
若汝自利賴其財,而私入於己,則晉人離心於汝。 ↩︎
晉不能保國。 ↩︎
汝不能保家。 ↩︎
何其沉溺而不反也。 ↩︎
賄之爲禍如此,將安用之。 ○此段申非無賄之患句。 ↩︎
有德者,必以令名爲輿,始能遠及。 ↩︎
有國者,必以令德爲基,始能自立。 ↩︎
有德以爲基,故國家不壞。 ○一“壞”字,應上兩“壞”字。 ↩︎
無亦以是令名爲先務乎! ○從名轉德,從德轉國家,從國家轉無壞,筆筆轉,筆筆應。 ↩︎
洛。 ↩︎
務令名在有德,有德則樂與人同,而能久居其位。 ↩︎
《小雅》之詩。言君子有德可樂,則能立國之基,使之長久。有令德之謂也夫! ○引《詩》證德爲國家之基。 ↩︎
汝。 ↩︎
《大雅》之詩。言上帝鑑臨武王之德,則下民無敢有離貳之心。有令名之謂也夫!○引詩證名爲德之輿。一“貳”字,應上四“貳”字。 ○此段申“無令名之難”句。 ↩︎
以恕存心,而自明其德,則自然有令名以爲之輿。而載是德以行於世,所以遠者聞風而至,近者賴德而安,爲國家之基也。 ○又合德與名,雙收一筆,遒緊。 ↩︎
毋寧,寧也。寧可使人議論吾子,以爲子實能生養我民。而可謂子取民以自養乎。 ○以賄與令名二者,比並言之,語絕波峭,又疊用三“子”字,尤有態。 ↩︎
焚,斃也。象因有齒以殺身,以齒之有賄故耳。 ○指“賄”字作結,仍收到重幣上。見有賄非但國壞家壞,而且身亦壞也。是危語,亦是冷語。 ↩︎
悅。 ↩︎
襄公二十五年 左傳 ↩︎
崔杼。 ↩︎
同“娶”。 ↩︎
棠姜,齊棠公之妻也。棠公死,崔杼往吊,見而美之,遂娶之。 ↩︎
齊莊公與之私通。 ↩︎
死於淫亂。 ↩︎
莊公死於崔杼之家。其門未啓,故晏子立於其門外。 ↩︎
晏子左右。 ↩︎
爲君死難。 ↩︎
君不獨我之君,我何爲獨死。 ↩︎
棄國而奔。 ↩︎
君死非我之罪,我何爲逃亡。 ↩︎
既不死難,又不出奔,則當歸家。何必立於此地。 ↩︎
臣以君爲天,君死將安歸? ○死亡既不必,歸又不可,於此可覘賢者立身。 ↩︎
去聲。 ↩︎
陵,居其上也。口實,祿也。養,奉也。君不徒居民上,臣不徒求祿,皆爲社稷。 ○“社稷”與“己”字對看。是立言之㫖。 ↩︎
銀入聲。 ↩︎
平聲。 ↩︎
己,指淫亂之事。私暱,嬖倖之臣,同君爲惡者。“敢”字妙。言雖欲死亡,限於義也。 ○從社稷立論,案斷如山,不可移易。 ↩︎
人,指崔子。人有君,便見非社稷主也,妙。 ↩︎
收上死,亡,歸,三段。 ↩︎
崔子啓門,而晏子入。 ↩︎
以公屍枕己股而哭之。 ↩︎
既哭而興。 ↩︎
勇。 ↩︎
踊,跳也。哀痛之至,故三踊乃出。 ○寫晏子盡禮。 ↩︎
舍。 ↩︎
甚狡。 ↩︎
襄公二十九年 左傳 ↩︎
札,吳壽夢之子,季札也。吳子夷昧新立,使來聘魯。 ↩︎
成王賜魯以天子之樂,故周樂盡在魯。 ○“請觀”二字伏案。 ↩︎
使我樂工也。 ○二字直貫到底。 ↩︎
去聲。 ↩︎
邵。 ↩︎
爲之,爲季札也。以下段段著“爲之”,見當時重季札。 ↩︎
美其聲也。 ↩︎
文王之化,基於二《南》,猶有商紂之虐政,其化未洽於天下。然民賴其德,雖勞於王室,而亦不怨。 ○一句一折。 ↩︎
佩。 ↩︎
容。 ↩︎
三國,乃管,蔡,武庚三監之地,康叔封衛,兼而有之。今三國之詩,皆衛詩也,而必別而三之者,豈非以疆土不同,故音調亦從而異歟? ↩︎
淵,深也。亡國之音哀以思,其民困,衛遭宣公淫亂,懿公滅亡,賴有先世之德,雖憂思之深,而不至於窮困。 ↩︎
康叔,衛始封之君。武公,其九世孫。言吾聞二公德化入人之深如是。是得非《衛國風》之詩乎? ○穆然神遇。 ↩︎
王,周平王也。平王東遷,王室下同於列國,故其詩不得入《雅》,而《黍離》降爲《國風》。 ↩︎
思文武而不畏播遷,其東遷以後之詩乎。 ↩︎
美有治政,而譏其煩瑣。民既不支,國何能久? ↩︎
央。 ↩︎
泱泱,弘大之聲。大風,大國之風也。 ○變調。 ↩︎
太公爲東海之表式,國祚不可限量。 ↩︎
按今《豳風》列於《國風》之終,與此次序不同者,蓋此時未經夫子刪定故也。 ↩︎
洛。 ↩︎
蕩,廣大之貌。周公遭流言之變,東征三年,爲成王陳后稷先公樂於農事而不敢荒淫,以成王業,故曰周公之東。 ↩︎
秦起自西戎,至秦仲始有車馬禮樂,去戎狄而有諸夏之聲。 ○變調。 ↩︎
夏有大義,西戎而有夏聲,則大之至。秦襄公佐平王東遷,盡有西周之地,故云“周之舊”。 ↩︎
凡。 ↩︎
渢渢,中庸之聲。高大而又婉順,險阻而又易行,所以爲中庸也。惜其無德以輔之爾。 ○變調。 ↩︎
此晉詩也,而謂之唐者,唐本叔虞始封之地也。 ↩︎
嘆其憂深思遠。 ↩︎
晉本唐堯故地,故其遺俗猶存。 ↩︎
何其憂深思遠,情發乎聲。 ↩︎
非承繼陶唐盛德之後,安能如此? ○一句一折。 ↩︎
淫聲放蕩,無復畏忌,故曰無主。其滅亡將不久。 ○全是貶詞。 ↩︎
貴。 ↩︎
《鄶》,曹之詩。不復議論。微之也。 ↩︎
思文武之德,而無反叛之心。 ↩︎
怨商紂之政,而能忍而不言。 ↩︎
其周德未盛之時乎? ↩︎
猶有殷先王之遺民,故周未能盛大。 ↩︎
廣,大也。熙熙,和樂聲。 ○變調。 ↩︎
其聲委曲,而有正直之體。 ↩︎
得非文王之盛德乎。 ↩︎
獨贊其“至”,與贊他歌不同。 ↩︎
直而不失於倨傲。 ↩︎
曲而不失於屈撓。 ↩︎
近而不至於逼害。 ↩︎
遠而不至於攜貳。 ↩︎
遷動而不至於淫蕩。 ↩︎
反覆而不爲人厭棄。 ↩︎
雖遇兇災,不至憂愁。 ↩︎
雖當逸樂,不至荒淫。 ↩︎
用之不已,不至窮匱。 ↩︎
志雖廣大,不自宣揚。 ↩︎
雖好施與,無所費損。 ↩︎
或有所取,不至貪求。 ↩︎
㫖, ○雖復止處,而不底滯。 ↩︎
雖常運行,而不流放。 ○總贊其德之無偏勝。一氣連用十四句,何等筆力。 ↩︎
五聲,宮、商、角、徵、羽。 ↩︎
八風,八方之氣。 ↩︎
八音克諧。 ↩︎
無相奪倫。 ○再襯四句,更有力。 ↩︎
周,魯,商三頌,盛德皆同。 ○以上是歌,以下是舞。上俱以“爲之”二字引起,下俱以“見”字引起。上皆是反覆想像,下語多着實,蓋聞虛而見實也。 ↩︎
宵。 ↩︎
箾、龠,皆舞者所執。象箾,武舞也。南龠,文舞也。皆文王之樂。 ↩︎
美其容也。 ↩︎
文王恨不及已致太平。 ↩︎
大武,武王之樂。 ↩︎
武王興周之盛。 ↩︎
四字,形容不出,是讚詞,亦是微詞。 ↩︎
獲。 ↩︎
韶濩,湯樂。 ↩︎
湯德寬弘。 ↩︎
猶有可慚之德,謂始以征伐而得天下。 ↩︎
以見聖人處世變之難。 ○一句一折。 ↩︎
勤能治水,而不自矜其德。 ↩︎
非禹之聖,誰能修舉其功。 ↩︎
同蕭。 ↩︎
《書》曰:“《蕭韶》九成,蓋舜樂之總名。 ↩︎
贊其“至”,復贊其“大”,與贊他舞不同。 ↩︎
所以爲大。 ↩︎
所以爲至。 ↩︎
應“觀”字。 ○三字,收住全篇。 ↩︎
應“請”字。 ↩︎
襄公三十一年 左傳 ↩︎
去聲。 ↩︎
簡公。 ↩︎
平公。 ↩︎
以魯襄公喪故。 ↩︎
見則有宴好,雖以吉凶不併行爲辭,實輕鄭也。 ↩︎
怪。 ↩︎
盡毀館舍之垣牆,而納己之車馬。 ○駭人,蓋見得透,故行得出。 ↩︎
名丐,字伯瑕。 ↩︎
責子產。 ↩︎
晉國不能修舉政刑,致使盜賊之多。 ↩︎
諸侯卿大夫,辱來見晉君者,無如之何。 ○十二字句。 ↩︎
翰。 ↩︎
去聲, ○閈閎,館門也。高其門,厚其牆,則館舍完固,而客使可無寇盜之憂。 ○已上敘設垣之由,以見晉待客一段盛意。 ↩︎
去聲。 ↩︎
雖汝從者自能防寇,他國賓客來,將若之何。 ○一詰,意甚婉。 ↩︎
緝。 ↩︎
同供。 ↩︎
晉爲諸侯盟主,而繕治完固,以覆蓋牆垣,所以待諸侯之賓客。若來者皆毀之,將何以供給賓客之命乎? ○再詰,詞甚嚴。 ↩︎
蓋。 ↩︎
請問毀牆之命。 ○明是問罪聲口。 ↩︎
褊,狹也。介,間也。誅,責也。大國責求無常時,我盡求敝邑之財賦,以隨時而朝會。 ○此責晉重幣,以敘鄭來晉之由。 ↩︎
閒。 ↩︎
現。 ↩︎
適遇晉君以魯喪無暇,遂不得見。又不獲聞召見之命,未知得見的在何時。 ○此責晉慢客。 ↩︎
僕。 ↩︎
既不敢以幣帛輸納於庫,又不敢以幣帛暴露於外。 ○此言鄭左難右難,下復雙承暢言之。 ↩︎
輸之。則幣帛乃晉府庫之物。非見君而進陳之,則不敢專輒以物輸庫也。 ↩︎
若暴露之,又恐晴雨不常,致使幣帛朽蠹,適以增重鄭國之罪。 ○左難右難如此。 ○“輸幣”、“暴露”,雖並提,然側重暴露一邊,已說盡壞垣之故。 ↩︎
子產名。 ↩︎
只因“敝邑爲盟主”句,提出晉文公來壓到他。下乃歷敘文公之敬客,以反擊今日之慢客,妙。 ↩︎
陛。 ↩︎
貫。 ↩︎
謝,○庳,小也。闕門曰觀。築土曰臺。有屋曰榭。 ○文公自處儉約如此。 ↩︎
待客又極其隆也。 ○總一句,下乃細列之。 ↩︎
館如晉君之寢室。 ○一。 ↩︎
館中藏幣之庫,養馬之廏,皆繕治修葺。 ○二。 ↩︎
異。 ↩︎
司空,掌邦土。易,治也。 ○三。 ↩︎
烏。 ↩︎
覓。 ↩︎
圬人,泥匠也。塓,塗也。 ○四。 ○諸侯未至之先如此。 ↩︎
甸人設照庭大燭。 ○五。 ↩︎
至夜巡警於宮中。 ○六。 ↩︎
車馬皆有地以安處。 ○七。 ↩︎
去聲。 ↩︎
賓之僕從,有人代役。 ○八。 ↩︎
巾車,主車官。以脂膏塗客人之車轄。轄,車軸頭鐵。 ○九。 ↩︎
語。 ↩︎
徒隸之人,與夫牛之牧,馬之圉,各瞻視其所當供客之事。 ○十。 ↩︎
官屬各陳其待客之物。 ○十一。 ○諸侯既至之後,又如此。 ↩︎
不久留賓,賓得速去,則事不廢。國有憂樂,與賓同之,事有廢闕,爲賓察之,賓有不知,則訓教之;賓有不足,則體恤之。○上十一句,是館中事。此六句,是文公心上事。 ↩︎
同“災”。 ↩︎
總承上文言文公待諸侯如此,以故賓至晉國,不異歸家,寧復有菑患乎。縱有寇盜,無所畏懼,雖有燥溼,不至朽蠹。 ○此文公之爲盟主然也。 ↩︎
低。 ↩︎
銅鞮,晉離宮名。○與宮室卑庳二句相反。 ↩︎
諸侯館舍,僅如徒隸之居,門庭狹小,車馬難容。又有牆垣之限,不可越而過之。 ○與“崇大諸侯之館”五句相反。並破“高其閈閎”二句。 ↩︎
夭厲,疾疫也。指挽車之人馬言。 ○與甸設庭燎九句相反。並破無憂客使一句。 ↩︎
賓之進見,未有時日。召見之命,不得而知。 ○與公不留賓一段相反。又挽“逢執事之不閒”四句。 ↩︎
若不毀壞牆垣,是使我暴露其幣帛,以致朽蠹,是增重其罪也。 ○挽“不敢輸幣”,又“不敢暴露”二句。 ↩︎
反詰之,妙。正對“寡君使丐請”命句。 ↩︎
晉、鄭皆與魯同姓,晉之憂,亦鄭之憂也。 ○使晉無所藉口。 ↩︎
若得見晉君而進幣,鄭當修築牆垣而歸,則拜晉君之賜。敢畏修垣之勞乎? ○結出修垣細事,明是鄙薄晉人。 ○已上句句與文公相反,且語語應前,妙。 ↩︎
信如子產所言。 ○只一字,寫心服妙。 ↩︎
贏,受也。 ↩︎
注“信”字。 ↩︎
極寫子產。 ↩︎
去聲。 ↩︎
改築館舍,所謂諸侯賴之也。 ○收完正文。 ↩︎
“如是夫”三字,沉吟歎賞,信服之至。 ↩︎
不止鄭是賴。 ↩︎
釋,廢也。 ↩︎
《詩·大雅》。言辭輯睦,則民協同,辭悅懌,則民安定,詩人其知辭之有益矣。 ○以叔向贊不容口作結,妙。 ↩︎
襄公三十一年 左傳 ↩︎
名罕虎,鄭上卿。 ↩︎
去聲。 ↩︎
尹何年少,未知可使治邑否。 ↩︎
願,謹厚也。叛,背也。言吾愛其謹厚,必不吾背。 ○平日可信。 ↩︎
扶。 ↩︎
兩夫字,指尹何。言謹厚之人,使往治邑而學爲政,當愈知治邑之道矣。 ○後日又可望。故雖年少,亦可使之爲政。 ↩︎
總斷一句。 ↩︎
必求有以利益之。 ↩︎
今汝愛尹何,則使之爲政。 ↩︎
譬如未能執刀,而使之宰割,其自傷必多。 ↩︎
非以愛之,實以害之,誰敢求汝之見愛。 ○一喻,破吾愛之句。 ↩︎
催。 ↩︎
子產名。 ↩︎
壓。 ↩︎
鄭國有汝,猶屋之有棟,榱,椽也,棟以架椽,設使汝誤事而致敗,譬如棟折而椽崩,則我亦處屋下,將爲其所壓,敢不盡情言之?○二喻。言如此用愛,不但傷尹何,僑亦且不免。“敢不盡言”句,鎖上起下。 ↩︎
譬如汝有美錦,必不使不能裁者學裁之,惟恐傷錦。 ↩︎
身之所庇以安者,而使學爲政者,往裁治焉,不恐傷身。 ↩︎
亦思官邑之爲美錦,不較多乎。 ○三喻,破使夫往而學句。 ↩︎
二句是立言大㫖。 ↩︎
非自害,則害於治。 ↩︎
慣。 ↩︎
壓。 ↩︎
福。 ↩︎
敗績,壞車也。言求免自害且不能,何暇求其無害於治。 ○四喻,破夫亦愈知治句。 ○一喻尹何,二喻自己,三喻子皮,四又喻尹何,隨手出喻,絕無痕跡。 ↩︎
君子小人以識言。 ↩︎
此其小者近者。 ↩︎
美錦不使學制。 ↩︎
此其大者遠者。 ↩︎
官邑欲使學制。 ↩︎
無子之言,吾終不自知其失,所以爲無識之小人。 ○仍援前喻,更覺入情。 ○論尹何至此已畢。 ↩︎
他日,前日也。前日我嘗有云,子治鄭國,我治吾家,以庇身焉,其或可也。 ↩︎
前日我猶自以爲能治家,今而後知謀慮不足,雖吾家亦須聽子而行。 ○此子皮自謂纔不及子產,字字纏綿委婉。 ↩︎
人面無同者,其心亦然。 ↩︎
即面觀心,則汝之心,未必盡如吾之心。豈敢使子之家事,皆從我所爲乎。 ○此五喻也,通篇是喻,結處仍用喻,快筆靈思,出人意表。 ↩︎
但於我心有所不安,如使尹何爲邑者,亦必盡言以告也。 ○仍繳正意。一筆作收。 ↩︎
以子產盡心於己,故以國政委之。 ↩︎
結出子產治政之由。 ↩︎
昭公元年 左傳 ↩︎
楚令尹。 ↩︎
段,鄭大夫,子石也。圍娶其女。 ○圍將會諸侯之大夫於虢,以虢系鄭地,故行此聘娶二事。 ↩︎
椒舉也。 ↩︎
副使曰介。 ○補敘椒舉者,伏後垂櫜之請也。 ↩︎
將入鄭而館。 ↩︎
以其徒衆之多,恐懷詐以襲己也。 ↩︎
子羽之言不載。 ↩︎
楚乃舍於城外。圍不置對者,恃有逆女一著,可以逞也。 ○以上是聘時事,以下是娶時事,敘二事一略一詳。蓋以上一段,引起下一段也。 ↩︎
去聲, ○楚欲以兵衆入鄭逆婦。 ↩︎
親迎何待以衆,其懷詐可知。 ↩︎
去聲。 ↩︎
然去聲。 ↩︎
請於城外,除地爲墠,以行昏禮。 ○按昏禮,主人筵几於廟,婿執雁而入,以墠爲請,非禮也。 ↩︎
貺,賜也。豐氏,子石女也。公孫段食邑於豐,故稱豐氏。而,汝也。將使豐氏八字,是鄭君謂圍之詞。 ○說鄭命圍鄭重。 ↩︎
恭。 ↩︎
莊王,圍之祖。共王,圍之父。 ○說圍受命鄭重。 ↩︎
若於城外爲墠,使我在野以受賜。 ↩︎
輕鄭君之賜,而棄之草莽。 ○一“是”字。 ↩︎
逆女不得成禮,何顏復置身諸卿之列。 ○二“是”字。 ○兩句,應首段喚起下段。 ↩︎
疾撇上二“是”字。 ↩︎
蒙,欺也。大臣曰老。言告先君而來,不得成禮於女氏之廟,是使我欺其先君,而辱寡君之命,不得爲楚大臣。其無以歸國矣。 ○三句應二段。 ↩︎
小國有何罪,恃大國而不設備,實其罪也。 ○二句是立言主腦。 ↩︎
鄭之婚楚,本欲恃楚以安靖其國家,今楚以兵入逆,汝無乃包藏禍心以圖襲鄭。而,汝也。○一句喝破楚之本謀,妙。 ↩︎
鄭爲楚圖而失所恃,致使諸侯信楚者,皆以鄭爲戒,使無不恨楚之行詐者。 ○不說鄭憾楚,說諸侯莫不憾楚,妙。 ↩︎
距,亦違也。自此諸侯舉不信楚,而楚君之令有所壅塞而不行,此鄭恃楚以取滅亡所致,實鄭之罪也。所懼者唯此。 ↩︎
挑, ○若楚國無他意,則鄭之在楚,與守舍之人相類,豈敢愛惜豐氏之遠祖廟,而不以成禮乎。 ○以上直說出“請墠聽命”之故。 ↩︎
高。 ↩︎
櫜,弓衣也。垂櫜,示無弓也。 ↩︎
昭公十二年 左傳 ↩︎
靈王。 ↩︎
冬獵曰狩。州來,潁尾,二地皆近吳。 ↩︎
五子,皆楚大夫。 ↩︎
徐,吳與國。 ↩︎
幹谿,水名。自潁尾遣五大夫訖,即自次幹谿,以爲兵援。 ↩︎
去聲。 ↩︎
秦所遺羽衣。 ↩︎
被,帔也。以翠羽飾之。 ↩︎
以豹皮爲履。 ↩︎
執鞭出以教令。 ↩︎
甫, ○楚大夫。 ↩︎
去聲, ○此等閒敘,若無緊要,然妝點濃色,正在此。 ↩︎
官名。 ↩︎
鄭丹也。 ↩︎
暮見曰夕。 ↩︎
舍。 ↩︎
妝點。 ↩︎
楚始封君。 ↩︎
齊太公之子丁公。 ↩︎
衛康叔子康伯。 ↩︎
晉唐叔之子。 ↩︎
周公子伯禽。 ↩︎
成王子。 ↩︎
問, ○齊、衛、晉、魯,王皆賜之珍寶,以爲分器。 ↩︎
楚獨無所賜。 ↩︎
禹鑄九鼎,三代相傳,猶後世傳國璽也。靈王欲求周鼎以爲分器,意欲何爲? ↩︎
四字冷妙。 ↩︎
同“僻”。 ↩︎
篳路,柴車。藍縷,敝衣。 ↩︎
供。 ↩︎
以桃爲弓,以棘爲矢,爲天子共御不祥之事。 ○寫楚與周疏遠。 ↩︎
成王之母姜氏,齊太公之女。 ↩︎
唐叔,成王母弟。周公,康叔,武王母弟。 ○寫四國是周親貴。 ↩︎
寶器所以展親,不得頒及疏遠。 ↩︎
今周與齊晉魯衛,皆服事楚,將唯楚命是聽,豈惜此鼎,而不以與楚? ○故爲張大,隱見楚子之無君,冷妙。 ↩︎
陸終氏生六子,長曰昆吾,少曰季連,季連,楚之遠祖,故謂昆吾爲伯父,昆吾嘗居許地,許既南遷,故曰舊許是宅。 ↩︎
此時舊許之地屬鄭。 ↩︎
求至遠祖之兄所居之地,更屬可笑。 ↩︎
冷妙。 ↩︎
不有天子,何有於鄭。妙論解頤。 ↩︎
去聲。 ↩︎
郎。 ↩︎
去聲, ○陳,蔡,二國名。不羹,地名。其地有二邑。言我大築四國之城,其田之賦,皆出兵車千乘。 ↩︎
預。 ↩︎
汝子革亦與有功焉。 ○帶句生姿。 ↩︎
又欲使天下諸侯,無不畏我,其心益肆矣。 ↩︎
冷妙。 ↩︎
復一句,妙。加敢不二字,尤妙。 ○三段寫楚子何等矜滿,寫子革何等滑稽,對矜滿人,自不得不用滑稽也。 ↩︎
工尹,名路。 ↩︎
戚。 ↩︎
祕。 ↩︎
戚,斧也。柲,柄也。言王命破圭玉,以飾斧柄,敢請制度之命。 ↩︎
王入內,視工尹所爲。 ○連處忽一斷,妝點前後照耀,妙絕。 ↩︎
如響應聲。 ↩︎
子革以鋒刃自喻。言我自摩厲以待王出,將此利刃斬王之淫慝。 ○又生一問答作波,始知前“僕析父從”一句,非浪筆。 ↩︎
扶又切。 ↩︎
去聲。 ↩︎
倚相,楚史名。 ↩︎
《三墳》,三皇之書。《五典》,五帝之典。《八索》,八卦之說。《九丘》,九州之志。倚相能盡讀之,所以爲良史。○恰湊入摩厲以須吾刃下。 ↩︎
周穆王乘八駿馬,造父爲御,以遍行天下。欲使車轍馬跡,無所不到。 ↩︎
債。 ↩︎
韶。 ↩︎
謀父,周卿士。祈父,周司馬之官。招,其名也。祭公力諫遊行,故借司馬作詩,以止遏穆王之慾心。此詩逸。 ↩︎
支。 ↩︎
祗宮,離宮名。穆王聞諫而改,故得善終於祗宮,而免篡弒之禍。 ↩︎
煙。 ↩︎
《祈招》之詩,是穆王近事,遠,謂《墳》、《典》諸書。 ○俱是引動楚子之問,可謂長於諷喻。 ↩︎
陰。 ↩︎
愔愔,安和貌。式,用也。言祈父之性安和,用能自著令聞矣。 ↩︎
亦當思我王之常度,出入起居,用如玉之堅,用如金之重。 ↩︎
若用民力,當隨其所能。如治金制玉,隨器象形,而不可存醉飽過度之心。 ○着意在此句,利刃已斬。 ↩︎
“執鞭以出”至“王入視之”,“王出復語”至“王揖而入”,兩出兩入,遙對作章法。 ↩︎
去聲, ○靈王被子革一斬,寢食不安者數日。卻未曾斬斷,不能遷善改過。明年,爲棄疾所逼,縊於幹谿。 ○又妝點作結,前後照耀。 ↩︎
古書有云。 ↩︎
應不能自克。 ↩︎
前敘次於幹谿,何等意氣,此以“辱”字結之,最有味。 ↩︎
昭公二十年 左傳 ↩︎
遊吉也。 ↩︎
兩語,是子產治鄭心訣。 ↩︎
上聲。 ↩︎
以火喻猛。 ↩︎
以水喻寬。 ↩︎
非有德者不能。 ○玩其次字,寬難字,便見寬爲上,不得已而用猛。而用猛正是保民之惠處,此自大經濟人語。 ↩︎
著不忍二字,便見是婦人之仁,非真能寬也。 ↩︎
桓。 ↩︎
蒲。 ↩︎
取人,劫其財也。萑苻,澤名。 ↩︎
夫子,謂子產。 ↩︎
著盡殺二字,便見是酷吏之虐,非善用猛也。 ↩︎
嘆美子產爲政。 ↩︎
寬猛各有弊,當有以相濟。 ↩︎
“和”字,從“濟”字看出。 ↩︎
《大雅·民勞》篇。 ↩︎
肸。 ↩︎
止,語辭。汔,其也。康,綏,皆安也。言今民亦勞甚矣,其可以小安之乎。當加惠於京師,以綏安夫諸夏之人。 ↩︎
引《詩》 釋寬。 ↩︎
去聲。 ↩︎
詭隨,謂詭人隨人,心不正者。謹,敕也。式,用也。慘,曾也。言詭隨者不可從,以謹敕不善之人,用遏止此寇虐,而曾不畏明法者。 ↩︎
引《詩》解猛。 ↩︎
柔安遠人,使之懷附,而近者各以能進,以安定我王室。 ↩︎
“平”字,是寬猛相濟處。 ○引《詩》釋和。 ○一時分引釋之,便見政和。是寬猛一時併到,不可偏勝也。 ↩︎
《商頌·長髮》篇。 ↩︎
求。 ↩︎
競,強也。絿,急也。優優,和也。遒,聚也。言湯之爲政不太強,不太急,不太剛,不太柔,優優然而甚和,故百種福祿皆遒聚也。 ↩︎
引《詩》嘆和之至,見得和到極處,而寬猛之跡俱化,進一層說。 ↩︎
以子產之猛爲遺愛,闡微之論。 ↩︎
哀公元年 左傳 ↩︎
扶。 ↩︎
醉。 ↩︎
夫椒,吳縣西南太湖中椒山。槜李,今嘉興槜李城。定公十四年,越敗吳於槜李,闔廬傷足而死。至是夫差所謂三年乃報越也。 ↩︎
勾踐。 ↩︎
閏上聲。 ↩︎
膾。 ↩︎
會稽,越山名。 ↩︎
痞, ○種,越大夫名。嚭,故楚臣,奔吳爲太宰。寵幸於夫差,故種因之。 ↩︎
求成於吳。 ↩︎
雲, ○子胥也。 ↩︎
二字斷。 ↩︎
上聲。 ↩︎
人之植德,如植木焉,欲其滋長。人之去惡,如治病然,欲其淨盡。○先徵之格言,重下句。 ↩︎
歌。 ↩︎
堯去聲。 ↩︎
尋。 ↩︎
去聲, ○過,國名。澆,寒浞子。二斟,夏同姓諸侯。相,啓之孫。羿逐帝相依二斟。寒浞篡羿,因其室,生澆及豷,封澆於過,封豷於戈。浞使澆滅二斟,殺帝相。 ↩︎
民。 ↩︎
震, ○後緡相妻,有仍國之女。娠,懷身也。 ↩︎
自穴逃出,而歸於父母家。 ↩︎
去聲。 ↩︎
生遺腹子,是爲少康。 ↩︎
忌。 ↩︎
及壯爲有仍牧官之長。惎,毒也。以澆爲毒害,能戒備之。 ↩︎
椒,澆臣。求少康欲殺之。 ↩︎
舜後封國。 ↩︎
庖正,掌膳羞之官。除,免也。賴此以得免其害。 ↩︎
去聲。 ↩︎
思,虞君名。以二女妻少康。姚,虞姓。淪,虞邑。 ↩︎
方十里爲成,五百人爲旅。 ↩︎
兆,始也。 ↩︎
收拾夏之遺民,撫循夏之官職。 ↩︎
牒。 ↩︎
戲, ○女艾,少康臣。諜,候也。諜候澆之間隙。季杼,少康子。豷,澆弟,以計引誘之。 ↩︎
滅澆於過,滅豷於戈。 ↩︎
恢復禹之功績,祀夏祖宗,以配上帝,不失禹之天下。○次證之往事,以申明去疾莫如盡之故。 ↩︎
兩兩相較,警醒剴切。 ↩︎
去聲。 ↩︎
言與越成,是使越豐大,必爲吳難。 ○不可者一。 ↩︎
一層。 ↩︎
二層。 ↩︎
三層。 ↩︎
四層。 ↩︎
掌。 ↩︎
天與不取,故曰違天。 ↩︎
食,猶食言之食。言欲食此悔,亦無及已。 ○不可者二。 ↩︎
吳與周同姓。而姬姓之衰,可計日而待。 ○泛一句。 ↩︎
霸。 ↩︎
況吳介居蠻夷,而滋長寇仇,自保且不能,安能圖霸。以吳子喜遠功,又以求伯動之。 ○不可者三。 ↩︎
惑於宰嚭,而使越成。 ↩︎
生民聚財,富而後教,吳必爲越所滅。而宮室廢壞,當爲污池。 ○直是目見,非爲懸斷。 ↩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