驳复仇议 #
臣伏见天后2时、有同州下邽3人徐元庆者。父爽、为县尉赵师韫所杀。卒能手刃父仇、束身归罪。4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、诛之而旌其闾。且请编之于令、永为国典。5臣窃独过之。6臣闻礼之大本、以防乱也。若曰无为贼虐、凡为子者杀无赦。7刑之大本、亦以防乱也。若曰无为贼虐、凡为治者杀无赦。8其本则合、其用则异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。9诛其可旌兹谓滥、黩刑甚矣。旌其可诛兹谓僭、坏礼甚矣。10果以是示于天下、传于后代、趋义者不知所向、违害者不知所立。以是为典、可乎。11盖圣人之制、穷理以定赏罚、本情以正褒贬、统于一而已矣。12向使刺谳13其诚伪、考正其曲直、原始而求其端、则刑礼之用、判然离矣。14何者、若元庆之父、不陷于公罪。师韫之诛、独以其私怨。奋其吏气、虐于非辜。州牧不知罪、刑官不知问。上下蒙冒、龥15号16不闻。17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、枕戈为得礼。18处心积虑、以冲仇人之胸。介然自克、即死无憾、是守礼而行义也。执事者宜有惭色。将谢之不暇、而又何诛焉。19其或元庆之父、不免于罪。师韫之诛、不愆于法。是非死于吏也、是死于法也、法其可仇乎。仇天子之法、而戕奉法之吏、是悖骜20而凌上也。执而诛之、所以正邦典、而又何旌焉。21且其议曰、人必有子、子必有亲。亲亲相仇、其乱谁救。22是惑于礼也甚矣。礼之所谓仇者、盖其冤抑沉痛、而号无告也。非谓抵罪触法、陷于大戮。而曰彼杀之、我乃杀之。不议曲直、暴寡胁弱而已。其非经背圣、不亦甚哉。23周礼调人24掌司万人之仇、凡杀人而义者、令勿仇、仇之则死。有反杀者、邦国交仇之。25又安得亲亲相仇也。春秋公羊传曰、父不受诛、子复仇可也。父受诛、子复仇、此推刃之道、复仇不除害。26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、则合于礼矣。27且夫不忘仇、孝也。不爱死、义也。元庆能不越于礼、服孝死义、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。夫达理闻道之人、岂其以王法为敌仇者哉。议者反以为戮、黩刑坏礼、其不可以为典明矣。28请下臣议附于令、有断斯狱者、不宜以前议从事、谨议。
看敍起手刃父雠、束身归罪八字、便见得宜旌不宜诛。中段是论理、故作两平之言。后段是论事、故作侧重之之语。引经据典、无一字游移、乃成铁案。
桐叶封弟辨 #
古之传者有言、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、曰、以封汝。周公入贺。王曰、戏也。周公曰、天子不可戏。乃封小弱弟于唐。30吾意不然。31王之弟当封邪、周公宜以时言于王、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。32不当封邪、周公乃成其不中33之戏、以地以人、与小弱弟者为之主、其得为圣乎。34且周公以王之言、不可苟焉而已、必从而成之邪。设有不幸、王以桐叶戏妇寺、亦将举而从之乎。35凡王者之德、在行之何若。设未得其当、36虽十易之不为病、要37于其当、不可使易也、而况以其戏乎。若戏而必行之、是周公教王遂过也。38吾意周公辅成王、宜以道从容优乐、要归之大中而已、39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。40又不当束缚之、驰骤之、使若牛马然、急则败矣。41且家人父子、尚不能以此自克、况号为君臣者邪。42是直小丈夫𡙇𡙇43者之事、非周公所宜用、故不可信。44或曰、封唐叔、史佚成之。45
前辐连设数层翻驳、后辐连下数层断案、俱以理胜、非尚口舌便便也。读之反复重叠愈不厌、如眺层峦、但见苍翠。
箕子碑 #
凡大人之道有三、一曰正蒙难、47二曰法授圣、三曰化及民。48殷有仁人曰箕子、实具兹道以立于世。故孔子述六经之㫖、尤殷勤焉。49当纣之时、大道悖乱、天威之动不能戒、圣人之言无所用。50进死以并命、诚仁矣。无益吾祀、故不为。51委身以存祀、诚仁矣。与52亡吾国、故不忍。53具是二道、有行之者矣。54是用保其明哲、与之俯仰。晦是谟范、辱于囚奴。昏而无邪、𬯎55而不息。故在易曰、箕子之明夷。正蒙难也。56及天命既改、生人以正。乃出大法、用为圣师。周人得以序彝伦、而立大典。故在书曰、以箕子归作洪范。法授圣也。57及封朝鲜、推道训俗、惟德无陋、惟人无远、用广殷祀、俾夷为华、化及民也。58率是大道、藂59于厥躬、天地变化、我得其正、其大人欤。60于呼、61当其周时未至、殷祀未殄。比干已死、微子已去、向使纣恶未稔62而自毙、武庚念乱以图存、国无其人、谁与兴理、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。然则先生隐忍而为此、其有志于斯乎。63唐某年、作庙汲郡、岁时致祀。64嘉先生独列于易象、作是颂云。65
前立三柱、真如天外三峰、卓然峭峙。于虖以下、忽然换笔、一往更有深情。
捕蛇者说 #
永州之野产异蛇、黑质而白章、67触草木尽死。以啮人、无御之者。68然得而腊69之以为饵、可以已大风、挛70踠71瘘72疠、73去死肌、杀三虫。74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、岁赋其二、75募有能捕之者、当其租入、永之人争奔走焉。76有蒋氏者、专其利三世矣。77问之、则曰、吾祖死于是、吾父死于是、今吾嗣为之十二年、几死者数78矣。言之貌若甚戚者。79余悲之。且曰、若毒之乎。余将告于莅事者、更若役、复若赋、则何如。80蒋氏大戚、汪然出涕曰、君将哀而生之乎、则吾斯役之不幸、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。81向吾不为斯役、则久已病矣。82自吾氏三世居是乡、积于今六十岁矣。而乡邻之生日蹙、殚其地之出、竭其庐之入、83号呼而转徙、饥渴而顿踣。84触风雨、犯寒暑、呼嘘毒疠、85往往而死者、相藉86也。87曩与吾祖居者、今其室、十无一焉。与吾父居者、今其室、十无二三焉。与吾居十二年者、今其室、十无四五焉。88非死即徙尔、而吾以捕蛇独存。89悍吏之来吾乡、叫嚣乎东西、隳90突乎南北、哗然而骇者、虽鸡狗不得宁焉。91吾恂恂而起、视其缶、而吾蛇尚存、则弛92然而卧、93谨食94之、时而献焉。95退而甘食其土之有、以尽吾齿。96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。其余则熙熙而乐、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。97今虽死乎此、比吾乡邻之死、则已后矣、又安敢毒邪。98余闻而愈悲。孔子曰、苛政猛于虎也。吾尝疑乎是。今以蒋氏观之、犹信。99呜呼、孰知赋敛之毒、有甚是蛇者乎。100故为之说、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。
此小文耳、却有许大议论。必先得孔子苛政猛于虎一句、然后有一篇之意。前后起伏抑扬、含无限悲伤凄惋之态。若转以上闻、所谓言之者无罪、闻之者足以为戒、真有用之文。
种树郭橐驼传 #
郭橐驼不知始何名、病偻、102隆然伏行、有类橐驼者、故乡人号之驼。驼闻之曰、甚善、名我固当。因舍其名、亦自谓橐驼云。103其乡曰丰乐乡、在长安西。104驼业种树、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、105及卖果者、106皆争迎取养。107视驼所种树、或迁徙、无不活。108且硕茂、蚤实以蕃。109他植者、虽窥伺效慕、莫能如也。110有问之、对曰、橐驼111非能使木寿且孳也。112能顺木之天、以致其性焉尔。113凡植木之性、114其本欲舒、其培欲平、其土欲故、其筑欲密。115既然已、勿动勿虑、去不复顾。其莳116也若子、其置也若弃。则其天者全、而其性得矣。117故吾不害其长而已、非有能硕茂之也。不抑耗其实而已、非有能蚤而蕃之也。118他植者则不然。119根拳而土易、120其培之也、若不过焉则不及。苟有能反是者、则又爱之太殷、忧之太勤、旦视而暮抚、已去而复顾。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、摇其本以观其疏密、而木之性日以离矣。虽曰爱之、其实害之。虽曰忧之、其实仇之。故不我若也、吾又何能为哉。121问者曰、以子之道、移之官理可乎。驼曰、我知种树而已、官理非吾业也。然吾居乡、见长人者、好烦其令、若甚怜焉、而卒以祸。122旦暮吏来而呼曰、官命促尔耕、勖尔植、督尔获、123蚤缲124而绪、蚤织而缕、125字而幼孩、遂而鸡豚。126鸣鼓而聚之、击木而召之。吾小人辍飧饔以劳127吏者、且不得暇、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。故病且怠若是。则与吾业者、其亦有类乎。128问者嘻曰、不亦善夫。吾问养树得养人术、传其事以为官戒也。129
前写橐驼种树之法、琐琐述来、涉笔成趣。纯是上圣至理、不得看为山家种树方。末入官理一段、发出绝大议论、以规讽世道。守官者当深体此文。
梓人传 #
裴封叔之第、在光德里。131有梓人款其门、愿佣隙132宇而处焉。133所职寻引规矩绳墨、家不居砻斲之器。134问其能、曰、吾善度135材。视栋宇之制、高深圆方短长之宜、吾指使而群工役焉。136舍我、众莫能就一宇。故食137于官府、吾受禄三倍。作于私家、吾收其直大半焉。138他日、入其室、其床阙足而不能理、曰、将求他工。余甚笑之、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。139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、余往过焉。委140群材、会众工。141或执斧斤、或执刀锯、皆环立向之。梓人左持引、右执杖、而中处焉。142量栋宇之任、视木之能举。挥其杖曰斧、彼执斧者奔而右。顾而指曰锯、彼执锯者趋而左。143俄而斤者斲、刀者削、皆视其色、俟其言、莫敢自断者。144其不胜145任者、怒而退之、亦莫敢愠焉。146画宫于堵、盈尺而曲尽其制。计其毫厘而构大厦、无进退焉。147既成、书于上栋148曰、某年某月某日某建、则其姓字也。凡执用之工不在列。149余圜150视大骇、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。151继而叹曰、152彼将舍其手艺、153专其心智、154而能知体要者欤。155吾闻劳心者役人、劳力者役于人、彼其劳心者欤。能者用而智者谋、彼其智者欤。156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、物莫近乎此也。157彼为天下者本于人。其执役者、为徒隶、为乡师里胥、其上为下士、又其上为中士、为上士、又其上为大夫、为卿、为公。离而为六职、判而为百役。158外薄159四海、160有方伯连率。161郡有守、邑有宰、皆有佐政。其下有胥吏、又其下皆有啬夫版尹、以就役焉。162犹众工之各有执技以食力也。163彼佐天子相天下者、举而加焉、指而使焉、条其纲纪而盈缩焉、齐其法制而整顿焉、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。164择天下之士、使称其职。居天下之人、使安其业。视都知野、视野知国、视国知天下、其远迩细大、可手据其图而究焉。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。165能者进而由之、使无所德。不能者退而休之、亦莫敢愠。不炫166能、不矜名、不亲小劳、不侵众官。日与天下之英才、讨论其大经。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。167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。168相道既得、万国既理、天下举首而望曰、吾相之功也。后之人循迹而慕曰、彼相之才也。士或谈殷周之理者、曰伊傅周召、其百执事之勤劳、而不得纪焉。犹梓人自名其功、而执用者不列也。169大哉相乎、通是道者、所谓相而已矣。170其不知体要者反此。以恪勤为公、以簿书为尊。炫能矜名、亲小劳、侵众官、窃取六职百役之事、听听171于府庭、而遗其大者远者焉。所谓不通是道者也。172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、规矩之方圆、寻引之短长、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、以佐其艺。又不能备其工、以至败绩、用而无所成也。不亦谬欤。173或曰、彼主为室者、傥或发其私智。牵制梓人之虑、夺其世守、而道谋是用。虽不能成功、岂其罪邪、亦在任之而已。174余曰不然。夫绳墨诚陈、规矩诚设、高者不可抑而下也、狭者不可张而广也。由我则固、不由我则圮。175彼将乐去固而就圮也、则卷其术、默其智、悠尔而去、不屈吾道、是诚良梓人耳。其或嗜其货利、忍而不能舍也。丧其制量、屈而不能守也。栋桡176屋坏、则曰、非我罪也。可乎哉、可乎哉。177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、故书而藏之。178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、今谓之都料匠云。179余所遇者杨氏潜其名。180
前细写梓人、句句暗伏相道。后细写相道、句句回抱梓人。末又补出人主任相、为相自处两意。次序摹写、意思满畅。
愚溪诗序 #
灌水之阳有溪焉、东流入于潇水。182或曰、冉氏尝居也、故姓是溪为冉溪。或曰、可以染也、名之以其能、故谓之染溪。183余以愚触罪、谪潇水上。爱是溪、入二三里、得其尤绝者、家焉。184古有愚公谷、185今余家是溪、而名莫能定、土之居者、犹龂龂186然、187不可以不更188也、故更之为愚溪。189愚溪之上、买小丘、为愚丘。190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、得泉焉、又买居之、为愚泉。191愚泉凡六穴、皆出山下平地、盖上出也。合流屈曲而南、为愚沟。192遂负土累石、塞其隘、为愚池。193愚池之东、为愚堂。194其南、为愚亭。195池之中、为愚岛。196嘉木异石错置、皆山水之奇者、以余故、咸以愚辱焉。197夫水、智者乐198也、今是溪独见辱于愚、何哉、盖其流甚下、不可以灌溉、199又峻急多坻200石、大舟不可入也。201幽邃202浅狭、蛟龙不屑、不能兴云雨、203无以利世。而适类于余、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。204宁武子邦无道则愚、智而为愚者也。颜子终日不违如愚、睿205而为愚者也。皆不得为真愚。今余遭有道而违于理、悖于事、故凡为愚者、莫我若也。206夫然、则天下莫能争是溪、余得专而名焉。207溪虽莫利于世、而善鉴万类。清莹秀澈、锵鸣金石。能使愚者喜笑眷慕、乐而不能去也。208余虽不合于俗、亦颇以文墨自慰。漱209涤万物、牢笼百态、而无所避之。210以愚辞歌愚溪、则茫然而不违、昏然而同归。超鸿211蒙、混希夷、寂寥而莫我知也。212于是作八愚诗、记于溪石上。213
通篇就一愚字、点次成文。借愚溪自写照、愚溪之风景宛然、自己之行事亦宛然。前后关合照应、异趣沓来、描写最为出色。
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#
将为穹谷嵁215岩渊池于郊邑之中、则必辇216山石、沟涧壑、陵绝险阻、疲极人力、乃可以有为也。217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、咸无得焉。218逸其人、因其地、全其天、昔之所难、今于是乎在。219永州实惟九疑之麓。220其始度221土者、环山为城。222有石焉、翳于奥草。有泉焉、伏于土涂。蛇虺223之所蟠、狸鼠之所游。茂树恶木、嘉葩224毒卉。225乱杂而争植、号为秽墟。226韦公227之来、既逾月。理甚无事。228望其地、且异之。229使命芟230其芜、231行其涂、积之丘如、蠲232之浏233如、既焚既酾、234奇势迭出。235清浊辨质、美恶异位。236视其植、则清秀敷舒。237视其蓄、则溶漾纡余。238怪石森然、周于四隅。或列或跪、或立或仆。窍穴逶239邃、240堆阜突怒。241乃作栋宇、以为观游。凡其物类、无不合形辅势、效伎于堂庑242之下。243外之连山高原、林麓之崖、间厕隐显。迩延野绿、远混天碧、咸会于谯244门之内。245已乃延客入观、继以宴娱。246或赞且贺曰、见公之作、知公之志。247公之因土而得胜、岂不欲因俗以成化。公之择恶而取美、岂不欲除残而佑仁。公之蠲浊而流清、岂不欲废贪而立廉。公之居高以望远、岂不欲家抚而户晓。248夫然、则是堂也、249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、山原林麓之观欤、将使继公之理者、视其细、知其大也。250宗元请志诸石、措诸壁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。251
只要表章韦使君开辟新堂之功、先说一段名胜之难得。又说一段旧址之荒秽。以起韦公于政理之暇新之、所以为有功。末特开一议、见新堂煞甚关系、是记中所不可少。
钴𬭁潭西小丘记 #
得西山后八日、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、又得钴253𬭁254潭。西二十五步、当湍而浚者为鱼梁。255梁之上有丘焉。256生竹树。257其石之突怒偃蹇、负土而出、争为奇状者、殆不可数。258其嵚259然相累而下者、若牛马之饮于溪。其冲然角列而上者、若熊罴之登于山。260丘之小不能一亩、可以笼而有之。261问其主。曰、唐氏之弃地、货而不售。262问其价。曰、止四百。余怜而售之。李深源、元克己、时同游、皆大喜、出自意外。263即更取器用、铲264刈秽草、伐去恶木、烈火而焚之。嘉木立、美竹露、奇石显。265由其中以望、则山之高、云之浮、溪之流、鸟兽之遨游、举熙熙然回巧献技、以效兹丘之下。266枕席而卧、则清泠之状与目谋、瀯瀯267之声与耳谋、268悠然而虚者与神谋、渊然而静者与心谋。269不匝270旬而得异地者二、271虽古好事之士、或未能至焉。272噫、以兹丘之胜、致之澧镐鄠273杜、274则贵游之士争买者、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。今弃是州也、农夫渔父、过而陋之。价四百、连岁不能售。而我与深源克己、独喜得之、是其果有遭乎。书于石、所以贺兹丘之遭也。275
前幅平平写来、意只寻常。而立名造语、自有别趣。至末从小丘上发出一段感慨、为兹丘致贺。贺兹丘、所以自吊也。
小石城山记 #
自西山道口径北、逾黄茅岭而下、有二道。277其一西出、寻之无所得。278其一少北而东、不过四十丈。土断而川分、有积石横当其垠。279其上为睥280睨、281梁𪲔282之形。283其旁出堡284坞、285有若门焉。窥之正黑。286投以小石、洞然有水声。其响之激越、良久乃已。287环之可上、望甚远。288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、益奇而坚。其疏数289偃仰、类智者所施设也。290噫、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。291及是愈以为诚有。292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、而列是夷狄。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、是固劳而无用。神者傥不宜如是、则其果无乎。293或曰、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。或曰其气之灵、不为伟人、而独为是物。故楚之南、少人而多石。294是二者、余未信之。295
借石之瑰玮、以吐胸中之气。柳州诸记、奇趣逸情、引人以深。而此篇议论、尤为崛出。
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#
得杨八书、知足下遇火灾、家无余储。297仆始闻而骇、中而疑、终乃大喜。盖将吊而更298以贺也。299道远言略、犹未能究知其状。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、乃吾所以尤贺者也。300足下勤奉养、乐朝夕、惟恬安无事是望也。今乃有焚炀301赫烈之虞、以震骇左右、而脂膏滫302瀡303之具、或以不给。304吾是以始而骇也。305凡人之言皆曰、盈虚倚伏、去来之不可常。306或将大有为也、乃始厄困震悸、于是有水火之孽、有群小之愠。307劳苦变动、而后能光明、古之人皆然。斯道辽阔诞漫、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、是故中而疑也。308以足下读古人书、为文章、善小学、其为多能若是。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、以取显贵者、盖无他焉。309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、士之好廉名者、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。独自得之心、蓄之衔忍、而不出诸口。以公道之难明、而世之多嫌也。310一出口、则嗤嗤311者以为得重赂。312仆自贞元十五年、见足下之文章、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。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、非特负足下也。313及为御史尚书郎、自以幸为天子近臣、得奋其舌、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、然时称道于行314列、犹有顾视而窃笑者。315仆良恨修己之不亮、素誉之不立、而为世嫌之所加、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。316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、凡众之疑虑、举为灰埃。317黔其庐、赭318其垣、319以示其无有。而足下之才能、乃可以显白而不污。其实出矣、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。320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、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。321宥而彰之、322使夫蓄于心者、咸得开其喙。323发策决科者、授子而不栗。324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、其可得乎。325于兹吾有望于子、326是以终乃大喜也。327古者列国有灾、同位者皆相吊。许不吊灾、君子恶之。328今吾之所陈若是、329有以异乎古、330故将吊而更以贺也。331颜曾之养、其为乐也大矣、又何阙焉。332
闻失火而贺、大是奇事。然所以贺之之故、自创一段议论、自辟一番实理、绝非泛泛也。取径幽奇险仄、快语惊人、可以破涕为笑。
待漏院记 #
天道不言、而品物亨、岁功成者、何谓也。四时之吏、五行之佐、宣其气矣。圣人不言、而百姓亲、万邦宁者、何谓也。三公论道、六卿分职、张其教矣。334是知君逸于上、臣劳于下、法乎天也。335古之善相天下者、自咎336夔至房魏、可数337也。338是不独有其德、亦皆务于勤耳。339况夙兴夜寐、以事一人。卿大夫犹然、况宰相乎。340朝廷自国初、因旧制、设宰相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、341示勤政也。342乃若北阙向曙、343东方未明、相君启行、煌煌火城。相君至止、哕哕344鸾声。金门未辟、玉漏犹滴。撤345盖下车、于焉以息。346待漏之际、相君其有思乎。347其或兆民未安、思所泰之。四夷未附、思所来之。兵革未息、何以弭348之。田畴多芜、何以辟之。贤人在野、我将进之。佞人立朝、我将斥之。六气不合、349灾眚350荐至、愿避位以禳之。五刑未措、欺诈日生、请修德以厘351之。352忧心忡忡、待旦而入。九门既启、四聪甚迩。353相君言焉、时君纳焉。皇风于是乎清夷、苍生以之而富庶。若然、则总百官、食万钱、非幸也、宜也。354其或私仇未复、思所逐之。旧恩未报、思所荣之。子女玉帛、何以致之。车马玩器、何以取之。奸人附势、我将陟之。直士抗言、我将黜之。三时告灾、上有忧色、构巧词以悦之。群吏弄法、君闻怨言、进谄容以媚之。私心慆慆、355假寐而坐。356九门既开、重瞳屡回。相君言焉、时君惑焉。政柄于是乎隳357哉、帝位以之而危矣。若然、则死下狱、投远方、非不幸也、亦宜也。358是知一国之政、万人之命、悬于宰相、可不慎欤。359复有无毁无誉、旅进旅退、360窃位而苟禄、备员而全身者、亦无所取焉。361棘寺小吏王禹偁362为文、363请志院壁、用规于执政者。364
将千古贤相奸相心事、曲曲描出。辞气严正、可法可鉴。尤妙在先借勤字立说、后将慎字作收。盖为相者、一出于勤慎、则所思自有善而无恶。末又说出一种苟禄全身之庸相、其害正与奸相等。尤足以为后世戒。虽名为记、极似箴体。
黄冈竹楼记 #
黄冈之地多竹、366大者如椽、竹工破之、刳367去其节、用代陶瓦、比屋皆然、以其价廉而工省也。368予城西北隅、雉堞圮369毁、蓁莽荒秽。370因作小楼二闲、与月波楼通。371远吞山光、平挹江濑。372幽𨶑373辽敻、374不可具状。375夏宜急雨、有瀑376布声。377冬宜密雪、有碎玉声。宜鼓琴、琴调和畅。宜咏诗、诗韵清绝。宜围棋、子声丁丁378然。宜投壶、矢声铮铮379然。皆竹楼之所助也。380公退之暇、被381鹤氅382衣、383戴华阳巾、384手执周易一卷、焚香默坐、消遣世虑。江山之外、第见风帆沙鸟、烟云竹树而已。待其酒力醒、茶烟歇、送夕阳、迎素月、亦谪居之胜概也。385彼齐云落星、高则高矣。386井干387丽谯、华则华矣。388止于贮妓女、藏歌舞、非骚人之事、吾所不取。389吾闻竹工云、竹之为瓦、仅十稔。390若重复之、得二十稔。391噫、吾以至道392乙未岁、自翰林出滁393上、394丙申、移广陵、395丁酉、又入西掖、396戊戌岁除日、有齐安之命、397己亥闰三月到郡。四年之间、奔走不暇、未知明年又在何处、岂惧竹楼之易朽乎。398后之人与我同志、嗣而葺之、庶斯楼之不朽也。399
冷淡萧疎、无意于安排措置、而自得之于景象之外。可以上追柳州得意诸记。起结摇曳生情、更觉蕴藉。
书洛阳名园记后 #
洛阳处天下之中、挟殽黾401之阻、当秦陇之襟喉、而赵魏之走集、盖四方必争之地也。402天下当无事则已、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。予故尝曰、洛阳之盛衰、天下治乱之候也。403唐贞观404开元405之闲、公卿贵戚、开馆列第于东都者、号千有余邸。406及其乱离、继以五季407之酷、其池塘竹树、兵车蹂蹴、废而为丘墟。高亭大榭、408烟火焚燎、化而为灰烬。与唐共灭而俱亡、无余处矣。予故尝曰、园囿之兴废、洛阳盛衰之候也。409且天下之治乱、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。洛阳之盛衰、候于园囿之兴废而得。410则名园记之作、予岂徒然哉。411呜呼、公卿大夫方进于朝、放乎一己之私、自为之而忘天下之治忽、欲退享此得乎。唐之末路是已。412
名园特游观之末耳。今张大其事、恢广其意、其兴废可以占盛衰、可以占治乱。至小之物、关系至大。有学有识、方有此文。
严先生祠堂记 #
先生、光武之故人也。414相尚以道。415及帝握赤符、416乘六龙、417得圣人之时。臣妾亿兆、天下孰加焉。惟先生以节高之。418既而动星象、419归江湖、420得圣人之清。泥涂轩冕、天下孰加焉。惟光武以礼下之。421在蛊之上九、众方有为、而独不事王侯、高尚其事、422先生以之。423在屯之初九、阳德方亨、而能以贵下贱、大得民也、424光武以之。425盖先生之心、出乎日月之上。426光武之量、包乎天地之外。427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、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。428而使贪夫廉、懦夫立、是大有功于名教也。429仲淹来守是邦、始构堂而奠焉。430乃复其为后者四家、以奉祠事。431又从而歌曰、云山苍苍、江水泱泱。先生之风、山高水长。432
题严先生、却将光武两两相形、竟作一篇对偶文字。至末乃归到先生、最有体格。且以歌作结、能使通篇生动、不失之板。妙甚。
岳阳楼记 #
庆历434四年春、滕子京、435谪守巴陵郡。436越明年、政通人和、百废具兴。437乃重修岳阳楼、增其旧制、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、属438予作文以记之。439予观夫巴陵胜状、在洞庭一湖。440衔远山、吞长江、浩浩汤汤、441横无际涯。朝晖夕阴、气象万千。44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、前人之述备矣。443然则北通巫峡、南极潇湘。444迁客骚人、多会于此。445览物之情、得无异乎。446若夫霪雨霏霏、连月不开。阴风怒号、浊浪排空。日星隐曜、山岳潜形。商旅不行、樯倾楫447摧。薄448暮冥冥、虎啸猿啼。登斯楼也、则有去国怀乡、忧谗畏讥、满目萧然、感极而悲者矣。449至若春和景明、波澜不惊。上下天光、一碧万顷。沙鸥翔集、锦鳞游泳。岸芷450汀兰、郁郁青青。451而或长烟一空、皓月千里。浮光耀金、静影沈璧、渔歌互答、此乐何极。登斯楼也、则有心旷神怡、宠辱皆忘、把酒临风、其喜洋洋者矣。452嗟夫、予尝求古仁人之心、或异二者之为、何哉。453不以物喜、不以己悲。居庙堂之高、454则忧其民。处江湖之远、455则忧其君。是进亦忧、退亦忧。然则何时而乐耶。456其必曰、先天下之忧而忧、后天下之乐而乐欤。457噫、微斯人、吾谁与归。458
岳阳楼大观、已被前人写尽。先生更不赘述、止将登楼者览物之情、写出悲喜二意。只是翻出后文、忧乐一段正论。以圣贤忧国忧民心地、发而为文章、非先生其孰能之。
谏院题名记 #
古者谏无官。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、无不得谏者。460汉兴以来、始置官。夫以天下之政、四海之众、得失利病、萃于一官使言之、其为任亦重矣。461居是官者、当志其大、舍其细。先其急、后其缓。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。彼汲汲于名者、犹汲汲于利也。其闲相去何远哉。462天禧463初、真宗诏置谏官六员、责其职事。464庆历465中、钱君始书其名于版。466光恐久而漫灭、嘉祐467八年、刻着于石。468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、某也忠、某也诈、某也直、某也曲。呜呼、可不愳469哉。470
文仅百余字、而曲折万状、包括无遗。尤妙在末后一结。后世以题名为荣、此独以题名为惧。立论不磨、文之有关世道者。
义田记 #
范文正公、472苏人也。平生好施与、择其亲而贫、疏而贤者、咸施之。473方贵显时、置负郭常稔474之田千亩、号曰义田、以养济群族之人。475日有食、岁有衣、嫁娶凶葬皆有赡。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、而时共出纳焉。476日食、人一升。岁衣、人一缣。嫁女者五十千、再嫁者三十千。娶妇者三十千、再娶者十五千。葬者如再嫁之数、葬幼者十千。族之聚者九十口、岁入给稻八百斛、以其所入、给其所聚、沛然有余而无穷。477屏478而家居俟代者与焉、仕而居官者罢莫给。479此其大较也。480初、公之未贵显也、尝有志于是矣、而力未逮者二十年。481既而为西帅、及参大政、于是始有禄赐之入、而终其志。482公既殁、后世子孙修其业、承其志、如公之存也。483公虽位充禄厚、而贫终其身。殁之日、身无以为敛、子无以为丧。惟以施贫活族之义、遗其子而已。484昔晏平仲敝车羸马。桓子曰、是隐君之赐也。晏子曰、自臣之贵、父之族、无不乘车者。母之族、无不足于衣食者。妻之族、无冻馁者。齐国之士、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。如此、而为隐君之赐乎、彰君之赐乎。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、而觞桓子。485予尝爱晏子好仁、齐侯知贤、而桓子服义也。486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、而言有次第也。先父族、次母族、次妻族、而后及其疏远之贤。孟子曰、亲亲而仁民、仁民而爱物。晏子为近之。487今观文正公之义田、贤于平仲。其规模远举、又疑过之。488呜呼、世之都三公位、享万锺禄、其邸第之雄、车舆之饰、声色之多、妻孥之富、止乎一己而已。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、岂少也哉、况于施贤乎。其下为卿、为大夫、为士、廪稍489之充、490奉养之厚、止乎一己而已。而族之人、操壶491瓢为沟中瘠者、又岂少哉、况于它492人乎。493是皆公之罪人也。494公之忠义满朝廷、事业满边隅、功名满天下、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、予可无录也。495独高其义、因以遗其世云。
常见世之贵显者、徒自肥而已、视亲族不异路人。如公之义、不独难以望之晚近、即求之千古以上、亦不可多得。作是记者、非特以之高公之义、亦以望后世之相感而效公也。
袁州州学记 #
皇帝497二十有三年、制诏州县立学。惟时守令、有哲有愚、有屈498力殚虑、祗顺德意。499有假官借师、苟具文书。500或连数城、亡诵弦声。倡而不和、教尼501不行。502三十有二年、范阳祖君无泽、知袁州。始至、进诸生、知学宫阙状。503大惧人材放失、儒效阔疏、亡以称504上意㫖。505通判颍川陈君侁、506闻而是之、议以克合。507相旧夫子庙、狭隘不足改为、508乃营治之东、厥土燥刚、厥位面阳、厥材孔良。509殿堂门庑、510黝511垩512丹漆、举以法。513故生师有舍、庖廪有次。百尔器备、并手偕作。514工善吏勤、晨夜展力、越明年成。515舍516菜且有日。517旴518江李觏谂519于众曰、520惟四代之学、考诸经可见已。521秦以山西鏖522六国、523欲帝万世、刘氏524一呼、而关门不守。武夫健将、卖降恐后、何耶。诗书之道废、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。525孝武526乘丰富、世祖527出戎行、528皆孳孳学术。俗化之厚、延于灵献。529草茅危言者、折首而不悔。530功烈震主者、闻命而释兵。群雄相视、不敢去臣位、尚数十年。531教道之结人心如此。532今代遭圣神、尔袁得圣君、俾尔由庠序、践古人之迹。533天下治、则谭礼乐以陶吾民。534一有不幸、尤当仗大节、为臣死忠、为子死孝。使人有所赖、且有所法。535是惟朝家教学之意。536若其弄笔墨以徼537利达而已、岂徒二三子之羞、抑亦为国者之忧。538
作学记、如填入先王教化话头、便落俗套。是作开口将四代之学、轻轻点过。只举秦汉衰亡故事、学校之有关于国家、立论最为警切。至末不幸一转、不顾时忌、尤见胆识。读竟、令人忠孝之心、油然而生。真关系世教之文。
朋党论 #
臣闻朋党之说、自古有之、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。540大凡君子与君子、以同道为朋。小人与小人、以同利为朋。此自然之理也。541然臣谓小人无朋、惟君子则有之。其故何哉。542小人所好者、利禄也。所贪者、货财也。当其同利之时、暂相党引以为朋者、伪也。及其见利而争先、或利尽而交疏、则反相贼害。虽其兄弟亲戚、不能相保。故臣谓小人无朋、其暂为朋者、伪也。543君子则不然。所守者道义、所行者忠信、所惜者名节。以之修身、则同道而相益。以之事国、则同心而共济。终始如一、此君子之朋也。544故为人君者、但当退小人之伪朋、用君子之真朋、则天下治矣。545尧之时、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、君子八元、546八恺、547十六人为一朋。舜佐尧、退四凶小人之朋、而进元恺君子之朋、尧之天下大治。548及舜自为天子、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、549并立于朝、更相称美、更相推让、凡二十二人为一朋。而舜皆用之、天下亦大治。550书曰、纣有臣亿万、惟亿万心。周有臣三千、惟一心。纣之时、亿万人各异心、可谓不为朋矣、然纣以亡国。551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、而周用以兴。552后汉献帝时、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、目为党人。553及黄巾贼起、汉室大乱、后方悔悟、尽解党人而释之、然已无救矣。554唐之晚年、渐起朋党之论。555及昭宗时、尽杀朝之名士、或投之黄河、曰、此辈清流、可投浊流。而唐遂亡矣。556夫前世之主、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、莫如纣。能禁绝善人为朋、莫如汉献帝。能诛戮清流之朋、莫如唐昭宗之世。然皆乱亡其国。557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、莫如舜之二十二臣。舜亦不疑而皆用之。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、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、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。周武之世、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、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、然周用此以兴者、善人虽多而不厌也。558嗟呼、治乱兴亡之迹、为人君者、可以鉴矣。559
公此论为杜、范、韩、富诸人发也。时王拱辰、章得象辈欲倾之。公既疏救、复上此论。盖破蓝元震朋党之说、意在释君之疑。援古事以证辨、反复曲畅、婉切近人。宜乎仁宗为之感悟也。
纵囚论 #
信义行于君子、而刑戮施于小人。561刑入于死者、乃罪大恶极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。562宁以义死、不苟幸生、而视死如归、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。563方唐太宗之六年、录大辟564囚三百余人。纵使还家、约其自归以就死。是以君子之难能、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。565其囚及期、而卒自归无后者、是君子之所难、而小人之所易也。566此岂近于人情哉。567或曰、罪大恶极、诚小人矣。及施恩德以临之、可使变而为君子。盖恩德入人之深、而移人之速、有如是者矣。568曰、太宗之为此、所以求此名也。569然安知夫纵之去也、不意其必来以冀免、所以纵之乎。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、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、所以复来乎。570夫意其必来而纵之、是上贼下之情也。意其必免而复来、是下贼上之心也。571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。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。572不然、太宗施德于天下、于兹六年矣。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。而一日之恩、能使视死如归、而存信义、此又不通之论也。573然则何为而可、曰、纵而来归、杀之无赦。而又纵之、而又来、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。574然此必无之事也。575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、可偶一为之尔。若屡为之、则杀人者皆不死。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。不可为常者、其圣人之法乎。576是以尧舜三王之治、必本于人情。不立异以为高、不逆情以干誉。577
太宗纵囚、囚自来归、俱为反常之事。先以不近人情断定、末以不可为常法结之、自是千古正论。通篇雄辨深刻、一步紧一步、令无可躲闪处。此等笔力、如刀斫斧截、快利无双。
释秘演诗集序 #
予少以进士游京师、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。579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、休兵革、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、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、无所用其能者、往往伏而不出、山林屠贩、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。580欲从而求之不可得。581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。582曼卿为人、廓然有大志。时人不能用其材、曼卿亦不屈以求合。无所放其意、则往往从布衣野老、酣嬉淋漓、颠倒而不厌。583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、庶几狎而得之。故尝喜从曼卿游、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。584浮屠秘演者、585与曼卿交最久、亦能遗外世俗、以气节自高。二人欢然无所闲。曼卿隐于酒、秘演隐于浮屠、皆奇男子也。586然喜为歌诗以自娱。587当其极饮大醉、歌吟笑呼、以适天下之乐、何其壮也。588一时贤士、皆愿从其游、予亦时至其室。589十年之闲、秘演北渡河、东之济郓、590无所合、困而归。曼卿已死、秘演亦老病。591嗟夫、二人者、予乃见其盛衰、则予亦将老矣。592夫曼卿诗辞清绝、尤称秘演之作、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。593秘演状貌雄杰、其胸中浩然、594既习于佛、无所用。595独其诗可行于世。而懒不自惜。已老、胠596其橐、597尚得三四百篇、皆可喜者。598曼卿死、秘演漠然无所向。599闻东南多山水、其巅崖崛600峍、601江涛汹涌、甚可壮也。602遂欲往游焉。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。603于其将行、为叙其诗。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。604
写秘演绝不似释氏行藏、序秘演诗、亦绝不作诗序套格。只就生平始终盛衰敍次、而以曼卿夹入写照、并插入自己。结处说曼卿死、秘演无所向。秘演行、欧公悲其衰、写出三人真知己。
柳宗元 ↩︎
唐武后。 ↩︎
圭、 ↩︎
后师韫为御史、元庆变姓名、于驿家佣力。久之、师韫以御史舍亭下。元庆手刃之、自囚诣官。 ↩︎
时议者以元庆孝烈、欲舍其罪。子昂建议、以为国法专杀者死、元庆宜正国法、然旌其闾墓、以褒其孝义可也。议者以子昂为是。 ○叙述其事作案。 ↩︎
总驳一句。 ↩︎
子不当仇而仇者、死。 ↩︎
吏不当杀而杀者、死。 ○以礼刑大本上说起、是议论大根原处。 ↩︎
一句点醒、破其首鼠两端之说。 ↩︎
左传、善为国者、赏不僭、刑亦不滥。 ○互发以足上句意。 ↩︎
以上泛言旌诛并用之非。 ↩︎
此言圣人旌诛不并用、穷理本情四字、甚细。 ↩︎
年上声、 ↩︎
刺、诋也。议罪曰谳。诚伪、以情言。曲直、以理言。 ○承上正转一笔、起下二段议论。 ↩︎
豫、 ↩︎
豪、 ↩︎
龥、呼也。 ↩︎
礼记、父之仇、不与共戴天。又曰居父母之仇、寝苫枕戈、不仕、弗与共天下也。 ↩︎
一段写旌之不宜杀。 ↩︎
傲、 ↩︎
一段写诛之不宜旌。 ○二段、透发旌与诛、莫得而并之意。 ↩︎
述子昂原议。 ↩︎
此段申明仇字之义、正驳子昂言仇之失。 ↩︎
调人、官名。 ↩︎
周礼、见地官。 ↩︎
公羊传、见定公四年。不受诛、谓罪不当诛也。一来一往曰推刃。不除害、谓取仇身而已、不得兼其子也。 ↩︎
两下相杀、谓师韫杀元庆之父、元庆又杀师韫。 ○因周礼公羊、以明杀人不义、与不受诛者、皆可复仇。论有根据、一篇主意、具见于此。 ↩︎
收段就元庆立论、所以重与之。而深抑当时之议诛者、是通篇结案。 ↩︎
柳宗元 ↩︎
史记、晋世家、成王与叔虞戏、削桐叶为圭、以与叔虞曰、以此封若。史佚因请择日立之。成王曰、吾与之戏耳。史佚曰、天子无戏言。于是遂封叔虞于唐。若日、周公入贺、史不之见。特于刘向说苑云云。 ↩︎
一句抹倒。 ↩︎
一层。 ↩︎
去声、 ↩︎
二层。 ↩︎
三层。 ↩︎
去声、 ↩︎
去声、 ↩︎
此段方是正断。严切不留余漏、下乃就周公身上另起、再作断。 ↩︎
应要于其当句。 ↩︎
一层。 ↩︎
言不能从容优乐、若制牛马然。束缚之使不得行、驰骤之使之必行、迫之太甚、则败坏矣。 ○二层。 ↩︎
言父子之闲、尚不能以束缚驰骤之事相胜、何况君臣。 ○三层。 ↩︎
缺、 ↩︎
老子、其政察察、其民𡙇𡙇。𡙇𡙇、小智貌。 ○正结一段。 ↩︎
史佚、周武王时太史尹佚也。 ○结束有不尽意、不指定史佚、妙。 ↩︎
柳宗元 ↩︎
去声、 ↩︎
蒙、犯也。正蒙难者、以正犯难也。 ○总提三柱立论。 ↩︎
谓下易书诗所载是也。 ○出箕子。 ↩︎
书、今天动威。 ○总起。 ↩︎
阁过比干。 ↩︎
预、 ↩︎
阁过微子。 ↩︎
将正写箕子、先入此段、斡旋多少。 ↩︎
頺、 ↩︎
诗、既明且哲、以保其身。书、囚奴正士。正士、谓箕子也。易、明夷卦、六五、箕子之明夷。夷、伤也。言六五以宗臣居暗地、近暗君、而能正其志、箕子之象也。 ○应前一曰。 ↩︎
大法、谓洪范。洪、大也。范、法也。书、天乃锡禹洪范九畴、彝伦攸叙。汉志曰、禹治洪水、锡洛书、法而陈之、洪范是也。史记、武王克殷、访问箕子以天道、箕子以洪范陈之。盖洪范发之于禹、箕子推衍增益。以成篇欤。 ○应前二曰。 ↩︎
朝鲜、东夷地。汉书地理志、箕子去之朝鲜、教其民以礼义田蚕、民犯禁八条、其民终不相盗、无门户之闭。妇人贞信不淫僻、其教民饮食、以笾豆为可贵。此仁贤之化也。 ○应前三曰。 ↩︎
同丛、 ↩︎
应前大人第一句。 ○首提作柱、以次分应、似正意、却是客也。下一段写出箕子意中事、是作者大㫖。 ↩︎
同呜呼、 ↩︎
饪、 ↩︎
忽然别起波浪、语极淋漓感慨、使人失声长恸。 ↩︎
汲郡、纣故都、今为河南卫辉府。 ↩︎
颂不载。 ↩︎
柳宗元 ↩︎
黑体白文。 ↩︎
异蛇最毒。 ↩︎
昔、 ↩︎
恋、 ↩︎
渊上声、 ↩︎
漏、 ↩︎
赖、 ↩︎
腊、干肉也。饵、药饵也。已、止也。挛踠、曲脚不能伸也。瘘、颈肿。疠、恶创。死肌、如痈疽之腐烂者。三虫、三尸之虫也。 ○毒蛇、偏为要药。 ↩︎
两次。 ↩︎
叙捕蛇事。 ↩︎
入题。 ↩︎
朔、 ↩︎
摹泰山妇、伏结处。 ↩︎
若、汝也。言改汝捕蛇之役、复汝输租之赋、以免其死。 ↩︎
犯死捕蛇、乃以为幸。更役复赋、反以为不幸。此岂人之情哉、必有甚不得已者耳。 ↩︎
提一句、起下文。直贯至捕蛇独存句。 ↩︎
赋敛之苦。 ↩︎
同仆、 ○迫于赋敛而徙。 ↩︎
利、 ↩︎
谢、 ↩︎
疠、疫气。藉、枕藉也。 ○劳于迁徙而死。 ○写得惨毒。是一幅流民图。 ↩︎
应前三世。 ↩︎
二句收上转下、有力。 ↩︎
灰、 ↩︎
追呼之扰、所不忍言。 ↩︎
始、 ↩︎
蛇存放心。 ↩︎
嗣、 ↩︎
小心养食、俟其时之所需、而献上焉。 ↩︎
退而甘食其土地之所产、以尽其天年。 ○摹拟自得光景、真情真语、大有笔趣。 ↩︎
言吾犯蛇毒而死者、一岁只有两次。非若吾乡邻遭悍吏之毒、无日不犯死也。 ↩︎
今吾虽终死于斯役、比吾乡邻被重赋而死者、已在后矣。安敢怨其为毒、而不为此。 ○此段正明斯役之不幸、未若复赋不幸之甚二句。情态曲尽、而一段无聊之意、溢于言表。 ↩︎
檀弓、孔子过泰山侧、有妇人哭于墓而哀。夫子式而听之、使子贡问之曰、子之苦也、一似重有忧者。而曰然、昔者吾舅死于虎、吾夫又死焉、今吾子又死焉。夫子曰、何为不去也。曰、无苛政。夫子曰、小子识之、苛政猛于虎也。 ↩︎
一句结出。 ↩︎
柳宗元 ↩︎
楼、 ↩︎
偻、伛疾也。隆然、高起貌。橐驼、即骆驼。 ○以上先将橐驼命名、写作一笑。 ↩︎
何为书其乡、只为欲写其在长安、长安人争迎也。 ↩︎
种树行乐。 ↩︎
种树谋生。 ↩︎
去声、 ○争相迎取驼于家而养之。 ↩︎
无不活、双承种与迁。 ↩︎
其树大而盛、其实蚤而多。 ○活外又添写此一句。 ↩︎
又反衬一句、伏后文。 ↩︎
自谓橐驼。 ↩︎
折一笔。 ↩︎
一篇之意、已尽于此。 ↩︎
承其性字。 ↩︎
此四欲字本性欲也。 ↩︎
侍、 ↩︎
莳、种也。 ○此段是畅讲无不活三字理。 ↩︎
耗、损也。 ○此段又反复硕茂蚤蕃四字理。 ○以上只浅浅就植木上说道理、从孟子养气工夫体贴出来。 ↩︎
一句提转、上言无心之得、下言有心之失。 ↩︎
拳、曲也。易、更也。 ↩︎
此段明他植者莫能如一句理。 ○以上论种树毕。以下入正意、发出议论。 ↩︎
总提一句、下就他植者则不然一段摹出。 ↩︎
镬、 ↩︎
骚、 ↩︎
缲、绎茧为丝也。缕、布缕也。 ↩︎
字、养也。遂、长也。 ↩︎
去声、 ↩︎
写出俗吏情弊、民闲疾苦、读之令人凄然。 ↩︎
一篇精神命脉、直注末句结出。语极冷峭。 ↩︎
柳宗元 ↩︎
裴封叔、名玮。子厚之妹夫。 ↩︎
同隙、 ↩︎
梓人、即木匠。款、叩也。隙宇、空屋也。佣、役于主人以代租也。 ↩︎
寻、八尺。引、十丈。寻引、所以度长短。砻、砺石。斲、刀锯斧斤之属。 ○出语便作意凝注。 ↩︎
铎、 ↩︎
此以言语代叙事。 ↩︎
嗣、 ↩︎
此以言语代叙事。 ↩︎
故作一折。 ↩︎
秽、 ↩︎
委、蓄也。 ○写梓人一。 ↩︎
写梓人二。 ↩︎
写梓人三。 ↩︎
写梓人四。 ↩︎
升、 ↩︎
写梓人五。 ↩︎
写梓人六。 ↩︎
易、上陈下宇。 ↩︎
写梓人七。 ↩︎
圆、 ↩︎
圜、惊视也。 ○句句包含下意、摹写甚工致、既成数句、尤极含蓄、为下文张本。 ↩︎
转笔。 ↩︎
照不居砻斲之器。 ↩︎
照所职寻引规矩绳墨。 ↩︎
体要二字、是一篇之纲。 ↩︎
又就专其心智句、写作二层。 ↩︎
物、事也。 ○连下三者欤字赞美、方转入正意、如黄河之流、九折而入海、何等委曲。以下将梓人一一翻案。 ↩︎
此以王都内言。 ↩︎
博、 ↩︎
薄、迫也。 ↩︎
同帅、 ○礼、王制、千里之外、设方伯。又十国以为连、连有帅。 ↩︎
汉制、乡小者、制啬夫一人。版尹、掌户版者。 ○此以王都外言。 ↩︎
犹众工一。 ↩︎
犹梓人二。 ↩︎
犹梓人三。 ↩︎
眩、 ↩︎
犹梓人四。 ↩︎
单承一句、侧出第五段、句法变化。 ↩︎
犹梓人五。 ○以上阐相道之合梓人处、凡五段。文势层叠、措词有法。 ↩︎
一赞作总结、即宕起不知体要一段。 ↩︎
银、 ↩︎
听听、犹龂龂、辨争貌。 ↩︎
此就上五犹梓人意、反写一段。文字已毕、下另发议。 ↩︎
诗、如彼筑室于道谋、是用不溃于成。言筑室而与行道之人谋之、人人得为异论、不能有成也。 ○此以主为室者、喻人君之任相当专一意。 ↩︎
痞、 ↩︎
闹、 ↩︎
此又从梓人上喻为相者、以合则留、不合则去、不可贬道、亦不可嗜利意。 ↩︎
喻意正意、总结一句。 ↩︎
审曲面势、出考工记。言审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势之实也。 ↩︎
住法亦奇。 ↩︎
柳宗元 ↩︎
灌、潇二水、在永州府城外。 ↩︎
题前先借影二层。 ↩︎
宪宗朝、宗元坐王叔文党、贬永州司马。 ○提愚字作主。 ↩︎
齐桓公出猎、入山谷中、见一老。问曰、是为何谷。对曰、为愚公之谷。桓公曰、何故。对曰、以臣名之。 ○引古作陪。 ↩︎
银、 ↩︎
龂龂、辨争貌。应上两或曰。 ↩︎
平声、 ↩︎
叙出名溪之故。 ↩︎
又就愚字生发。 ○二愚。 ↩︎
三愚。 ↩︎
四愚。 ↩︎
五愚。 ↩︎
六愚。 ↩︎
七愚。 ↩︎
八愚。 ↩︎
总结愚字一笔。 ○叙出八愚、亦极错落、指点如画。 ↩︎
效、 ↩︎
概、 ○一。 ↩︎
池、 ↩︎
小沚曰坻。 ○二。 ↩︎
岁、 ↩︎
三。 ↩︎
此段明溪之所以为愚。 ↩︎
胃、 ↩︎
是为真愚。 ↩︎
此段明己之所以名溪。 ↩︎
与上其流甚下一段、抑扬对照。 ↩︎
瘦、 ↩︎
与上违理悖事一段、抑扬对照。 ↩︎
上声、 ↩︎
鸿蒙、元气也、一云海上气。老子、听之不闻、名曰希、视之不见、名曰夷。 ○将己之愚、溪之愚、写作一团、无从分别、奇绝妙绝。 ↩︎
仍收转八愚、作结。 ↩︎
柳宗元 ↩︎
谦、 ↩︎
连上声、 ↩︎
劈空翻起。 ↩︎
又翻。 ↩︎
落入。 ○发端忽作数折、全用虚字衬成、笔法奇幻。 ↩︎
六、 ○九疑、山名、有九谿、皆相似、故名。麓、山足也。 ↩︎
铎、 ↩︎
书、惟荒度土功。 ○此句、追原城中、所以有自然泉石之故。 ↩︎
毁、 ↩︎
帕平声、 ↩︎
毁、 ↩︎
翳、蔽也。奥、深也。虺、蛇属。葩、花貌。卉、草之总名。 ○写得荒芜不堪、以起下开辟之功。 ↩︎
永州刺史。 ↩︎
欲写韦公之开辟新堂、先著理甚无事四字、妙。 ↩︎
六字、写出理甚无事人、闲心妙眼。 ↩︎
衫、 ↩︎
无、 ↩︎
涓、 ↩︎
流、 ↩︎
诗、 ↩︎
除草曰芟。积、聚其草也。丘如、草高貌。蠲、除其秽也。浏如、水清貌。焚、烧其所积之草也。酾、疏其已清之流也。 ○此记始事。 ↩︎
非秽墟矣。 ↩︎
茂树嘉葩。 ↩︎
蓄、水聚处。溶、安流也。漾、水摇动貌。纡、曲也。余、绕也。 ○有泉。 ↩︎
威、 ↩︎
岁、 ↩︎
逶、曲也。邃、深也。 ○有石。 ○此记毕工。 ↩︎
武、 ↩︎
此记新堂。 ↩︎
樵、 ↩︎
谯门、城门上楼、以望敌者。新堂在郊邑中、故云谯门之内。 ○此记堂外。 ○叙荒芜处、便是个荒芜境界。叙修洁处、便似个修洁场所。可谓文中有画。 ↩︎
鱼、 ↩︎
推进一步。 ↩︎
赞贺语、说出新堂关系政教、所见者大。 ↩︎
宕开一笔。以作一束。 ↩︎
结出斯堂之不朽。 ↩︎
刺史称二千石。楷、式也。儒行、今世行之、后世以为楷。 ↩︎
柳宗元 ↩︎
古、 ↩︎
母、 ↩︎
西山、在永州城西潇江之浒。钴𬭁潭、在西山之西。湍、波流潆回之貌。浚、深也。鱼梁、堰石障水而空其中、以通鱼之往来者。 ↩︎
点丘字。 ↩︎
含下嘉木美竹。 ↩︎
上声、 ○含下奇石。 ↩︎
钦、 ↩︎
嵚、高耸也。冲、向也、突也。 ○单承石之奇状、描写一笔。 ↩︎
笼、包举也。 ○又点小字。 ↩︎
酬、 ○以物售与人曰货。 ↩︎
叙买丘。 ↩︎
产、 ↩︎
叙开辟。 ↩︎
叙玩赏。 ↩︎
荣、 ↩︎
瀯瀯、水回貌。 ↩︎
叙玩赏中、生出静机。 ↩︎
簪入声、 ↩︎
匝、周也。十日曰旬。 ○此句、应起八日又得字。 ↩︎
收住、下忽从小丘。发出感慨、寄意更远。 ↩︎
户、 ↩︎
澧、镐、鄠、杜、俱属右扶风、汉上林苑地。 ↩︎
感慨不尽。 ↩︎
柳宗元 ↩︎
故写二道。 ↩︎
阁起一道。 ↩︎
银、 ↩︎
譬、 ↩︎
诣、 ↩︎
例、 ↩︎
垠、崖也。睥睨、城上女垣也。梁𪲔、屋栋也。山以小石城名者以此。 ↩︎
堡、 ↩︎
乌上声、 ↩︎
堡、小城也。坞、水障也。 ↩︎
此不是写水。只极写窥之正黑四字。 ↩︎
其旁可以窥深、其上可以望远。 ↩︎
促、 ↩︎
无土壤三字、妙。类智者所施教一句、生下有无一段。 ↩︎
宕笔。 ↩︎
疑其有。 ↩︎
疑其无。 ↩︎
借两或曰、错落自说胸中愤懑、随笔蓬勃。 ↩︎
不说煞、妙。 ↩︎
柳宗元 ↩︎
储、积蓄也。 ↩︎
耕、 ↩︎
因骇疑而将吊、因大喜而更以贺。 ↩︎
再足一句。 ○以上总提作柱、下文分疏。 ↩︎
样、 ↩︎
修上声、 ↩︎
虽上声、 ↩︎
滫瀡、米滋也。礼、内则、滫瀡以滑之、脂膏以膏之、谓调和饮食也。 ↩︎
承写一段骇。 ↩︎
老子、祸兮福所倚、福兮祸所伏。 ↩︎
诗、忧心悄悄、愠于群小。 ↩︎
承写一段疑。 ↩︎
无有他故。 ↩︎
好廉名者、所以不敢道。 ↩︎
鸱、 ↩︎
嗤嗤、笑貌。 ○虽道亦必见笑于人。 ↩︎
己亦避忌世嫌、有负公道。 ↩︎
杭、 ↩︎
即欲一明公道、究不免于嗤嗤者之窃笑。 ↩︎
孟简、字几道。 ○公道难明、古今重叹。借以抒发、不胜世变之感。 ↩︎
哀、 ↩︎
者、 ↩︎
黔、黑也。赭、赤也。 ↩︎
祝融、回禄、皆火神。相、助也。 ○奇语快语。 ↩︎
奇极快极。 ↩︎
人皆宽宥、而可以彰明其美。 ↩︎
诲、 ↩︎
喙、口也。发策决科、谓明经取士、必为问难疑义书之于策、以试诸士、定为甲乙之科。栗、惧也。 ↩︎
蓄缩、谓畏忌世嫌。受侮、谓被人窃笑。 ↩︎
庶几能出群士之上。已取显贵。 ↩︎
承写一段喜、大喜是主、故此段独详。 ↩︎
左传、昭公十八年、宋、卫、陈、郑灾、陈不救火、许不吊灾、君子是以知陈许之亡也。 ↩︎
指第三段。 ↩︎
原不是灾。 ↩︎
承写一段吊且贺。 ↩︎
想参元亲在、故前云勤奉养、乐朝夕、末慰之言、正照上养字乐字。 ↩︎
王禹偁 ↩︎
天道圣人对起、立论阔大。 ↩︎
三句收上二段。 ↩︎
皋、 ↩︎
上声、 ↩︎
咎陶、后夔、舜臣。房玄龄、魏征、唐相。 ↩︎
先提一勤字、引起待漏意。 ↩︎
侧重宰相当勤。 ↩︎
丹凤门、即朱雀门。凡宰相来朝、至此待玉漏。及晨而后趋朝。 ○点待漏院。 ↩︎
紧接上勤字。 ↩︎
树、 ↩︎
诲、 ↩︎
彻、 ↩︎
忽作韵语、描写宰相入院之景、妙甚。 ↩︎
轻轻带出一思字、生出下文二大段文字。 ↩︎
米、 ↩︎
六气、阴、阳、风、雨、晦、明。 ↩︎
生上声、 ↩︎
离、 ↩︎
厘、理也。 ↩︎
四聪、四方之听也。虞书、达四聪。言广四方之听、以决天下之壅蔽也。 ↩︎
此段写贤相勤政之思。先用两个思字、又转用两个何以字、我将字、何等可师可法。 ↩︎
滔、 ○慆、慢也。 ↩︎
不脱衣冠而寐、曰假寐。 ↩︎
灰、 ↩︎
此段写奸相乱政之思、与上贤相一样大费经营、可鄙可恨。 ↩︎
总收上二段。 ↩︎
旅、众也。言与众进退。 ↩︎
贤相不世出、奸相亦不恒有、此等庸相却多、点出尤足示戒。 ↩︎
称、 ↩︎
棘寺、周官所谓外朝之左棘、卿大夫之位也。 ↩︎
是作记本意。 ↩︎
王禹偁 ↩︎
黄冈、县名、今属湖广黄州府。 ↩︎
枯、 ↩︎
从竹说起。 ↩︎
痞、 ↩︎
雉堞、城上女垣也。 ↩︎
月波楼、在府城上、亦王禹偁建。 ○次说因竹作楼。 ↩︎
赖、 ↩︎
倾入声、 ↩︎
同迥、 ↩︎
濑、水流沙上也。𨶑、寂静也。敻、远也。 ○写山川之景。 ↩︎
仆、 ↩︎
飞泉悬水曰瀑布。 ↩︎
争、 ↩︎
撑、 ↩︎
上二句、写天时之景。下四句、写人事之景。连下六宜句、又下一助字、正见有声韵者、与竹相应而倍佳。文致隽绝。 ↩︎
批、 ↩︎
敞、 ↩︎
羽衣。 ↩︎
道冠。 ↩︎
时禹偁谪贬黄州郡。 ○上写竹楼之景、令读者心开目朗。此写登楼之胜、则遥情独往、翩翩欲仙矣。 ↩︎
齐云、楼名、五代韩浦建。落星、亦楼名。 ↩︎
寒、 ↩︎
汉武帝立井干楼、高二十丈。丽谯楼、曹韩建。 ↩︎
骚、忧也。屈原作离骚、言遭忧也。今谓诗人为骚人。 ○又借四楼反照竹楼、以我幽冷、傲彼繁华。襟怀何等洒落。 ↩︎
饪、 ↩︎
榖熟曰稔。古人谓一年为一稔、取榖一熟也。 ○应前竹工一段、起下明年何处之意。 ↩︎
宋太宗年号。 ↩︎
除、 ↩︎
贬滁州。 ↩︎
迁扬州。 ↩︎
中书省曰西掖。 ↩︎
黄州郡名齐安。 ↩︎
细叙数年履历、如闲云野鹤、去留无定、读之可为怆然。 ↩︎
以修葺望之后人、极系恋、又极旷达。 ↩︎
李格非 ↩︎
萌、 ↩︎
点洛阳。 ↩︎
盛衰不过洛阳、而治乱关于天下。 ↩︎
太宗年号。 ↩︎
明皇年号。 ↩︎
底、 ○点名园。 ↩︎
五代。 ↩︎
谢、 ↩︎
兴废不过园囿、而盛衰关于洛阳。 ↩︎
将候字倒用、甚生活。 ↩︎
将上二段一总、写出作记意。 ↩︎
感叹欷歔以收之。 ↩︎
范仲淹 ↩︎
先生光武并点出。 ↩︎
总赞一句、就平日言。 ↩︎
光武至鄗、儒生疆华奉赤伏符奏上、遂即帝位。 ↩︎
易曰、时乘六龙以御天。 ↩︎
从光武侧到先生。 ↩︎
帝与光共卧、光以足加帝腹、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帝座甚急。帝笑曰、朕与故人严子陵共卧耳。 ↩︎
帝除光为谏议大夫、不屈。去耕钓于富春山中。 ↩︎
从先生打转光武。 ○以节高之、以礼下之、正见先生与光武、始终相尚以道处。 ↩︎
易、蛊卦、上九爻曰、不事王侯、高尚其事。蛊、坏极而有事也。处蛊之世、众皆有为、而上九独在事外、惟高尚其事而已。 ↩︎
引经证先生。 ↩︎
易、屯卦、初九象曰、以贵下贱、大得民也。屯、难也。屯难之初、德足亨屯、而乃能以贵下贱、民心无不归之也。 ↩︎
引经证光武。 ↩︎
高。 ↩︎
大。 ↩︎
互言之以终相尚之意。 ↩︎
只用而使二字、过文独归到先生、见当立祠意妙。 ↩︎
祠堂在严州、桐庐县。 ↩︎
复者、免其赋役也。 ↩︎
风、犹孟子故闻伯夷之风者之风。正与上贪夫廉、懦夫立六字相关应。山高水长、言与山水并垂千古。 ○以歌结、有余韵。 ↩︎
范仲淹 ↩︎
仁宗年号。 ↩︎
名宗谅。 ↩︎
巴陵、即岳州。宋曰岳阳。 ↩︎
提句、最不可少。 ↩︎
祝、 ↩︎
述作记之由。 ↩︎
洞庭湖、在府城西南。 ○先总点一句。 ↩︎
商、 ↩︎
四字、包许多景致。 ↩︎
述、指上诗赋言。 ○只用虚笔、轻轻提过。 ↩︎
巫峡、山名、在四川夔州。潇、湘、二水名、在九江之闲。 ↩︎
迁客、迁谪之客也。骚人、即诗人。 ↩︎
览物之情一句、起下二段文字。 ↩︎
同楫、 ↩︎
博、 ↩︎
一段写迁客骚人之悲、是览物之情而忧者。 ↩︎
纸、 ↩︎
精、 ↩︎
一段写迁客骚人之喜、是览物之情而乐者。 ↩︎
上写悲喜二段、只是欲起古仁人一段正意。 ↩︎
进。 ↩︎
退。 ↩︎
从悲喜引出忧乐、明古之仁人忧多乐少。与人情之随感而忧乐顿殊者不同。 ↩︎
先生少有大志、尝自诵曰、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、后天下之乐而乐、此其志也、今于此发之。 ○忧乐俱在天下、正见其不以物喜、不以己悲意。 ↩︎
斯人、指古仁人。结句一往情深。 ↩︎
司马光 ↩︎
突然而起、高题一层。 ↩︎
非古之无不得谏者比、此谏官何等关系。 ↩︎
谏官本无利、然最易犯名。必须名利并戒、方是不为身谋、二语极精细。 ↩︎
真宗年号。 ↩︎
先记谏院。 ↩︎
仁宗年号。 ↩︎
次记题名。 ↩︎
仁宗年号。 ↩︎
次记易版为石。 ↩︎
同惧、 ↩︎
结出题名之意、言下凛然。 ↩︎
钱公辅 ↩︎
名仲淹、字希文。 ↩︎
三句、是一篇之总。 ↩︎
饪、 ↩︎
点义田。 ↩︎
此中大有经济。 ↩︎
此叙分给之法。 ↩︎
丙、 ↩︎
又加一语、分给之法始备。 ↩︎
一句顿住。 ↩︎
言公早有此志。 ↩︎
庆历二年、公出为陕西路安抚经略招讨使。三年、入为参知政事。 ○言公得遂其志。 ↩︎
其子纯祐、纯仁、纯礼、纯粹、皆贤。祐、仁、尤行仁义。 ○言子孙能继公之志。 ↩︎
收完前文。下一段引古、一段叹今、总是借客形主之法。 ↩︎
罚以酒。 ○引古。 ↩︎
受觞不辞、是服义。 ○并美三人。 ↩︎
专美晏子。 ↩︎
结到文政公。 ↩︎
去声、 ↩︎
饩禀曰稍。 ↩︎
同葫、 ↩︎
同他、 ↩︎
叹今。 ↩︎
骂世人之不义、正以赞公之义。 ↩︎
他人作记、必以此于起手处张大之、今只于结尾略带、高绝。 ↩︎
李觏 ↩︎
仁宗。 ↩︎
倔、 ↩︎
屈、尽也。祇、敬也。 ○此等或亦闲有。 ↩︎
官、以治民言。师、以教士言。假借云者、谓徒有官师之名、而无其实、惟苟且具奉诏文书、以上闻而已。 ○此等比比皆是。 ↩︎
暱、 ↩︎
尼、沮也。 ○一段先叙祖君未来以前。 ↩︎
阙、废坏也。 ↩︎
去声、 ↩︎
写得阔大。 ↩︎
莘、 ↩︎
先书祖君、次书陈君。 ↩︎
提过。 ↩︎
记地之吉、与材之美。 ↩︎
武、 ↩︎
忧上声、 ↩︎
恶、 ↩︎
黝、微青黑色。垩、白土也。 ○记制作之佳。 ↩︎
记学中次第兴理。 ↩︎
记用力勤而成工速。 ○详记立学毕。 ↩︎
同释、 ↩︎
释、陈设也。菜、𬞟蘩之属。立学之初、释菜以告先圣先师也。 ↩︎
吁、 ↩︎
深去声、 ↩︎
谂、告也。 ↩︎
作学记、自当从虞夏商周说起。今只以一句道破、高绝。 ↩︎
奥平声、 ↩︎
尽死杀人曰鏖。 ↩︎
汉高。 ↩︎
引古废学之祸。 ↩︎
汉武。 ↩︎
光武。 ↩︎
杭、 ↩︎
灵帝、献帝。 ↩︎
谓窦武、陈蕃、李膺、杜密、郭泰、范滂、张俭、王章等。 ↩︎
谓曹操等。 ↩︎
引古兴学之效。 ↩︎
谓建学。 ↩︎
教之于无事之先。 ↩︎
报之于有事之日。 ↩︎
应前称上意㫖句作收。 ↩︎
骄、 ↩︎
又反收一笔、为之慨然。 ↩︎
欧阳修 ↩︎
归重人君、一篇主意。 ↩︎
君子小人、先平写一笔。 ↩︎
侧注君子立论。 ↩︎
承写小人无朋。 ↩︎
承写君子有朋。 ↩︎
应转人君辨其君子小人句、作一束。以起下六段意。 ↩︎
伯奋、仲堪、叔献、季仲、伯虎、仲熊、叔豹、季狸。 ↩︎
苍舒、𬯎敳、梼戭、大临、尨降、庭坚、仲容、叔达。 ↩︎
君子一证。 ↩︎
四岳、九官、十二牧。 ↩︎
君子又一证。 ↩︎
小人一证。 ↩︎
君子又一证。 ↩︎
时以窦武、陈蕃、李膺、郭泰、范滂、张俭等为党人。 ↩︎
巨鹿张角、聚众数万、皆著黄巾、以为标帜、时人谓之黄巾贼。帝召群臣会议、皇甫嵩以为宜解党禁、帝惧而从之。 ○小人又一证。 ↩︎
李德裕之党多君子、牛僧孺之党多小人、号牛李党。 ↩︎
天佑二年、朱全忠聚朝士、贬官者三十余人、于白马驿尽杀之。时李振屡举进士不中第、深疾缙绅之士、言于全忠曰、此辈尝自谓清流、宜投之黄河、使为浊流。全忠笑而从之。 ○小人又一证。 ↩︎
缴上纣汉唐三段、是不能辨君子小人者。 ↩︎
缴前舜武三段、是能辨君子小人者。 ○看他一一用倒卷之法、五莫如字、尤错落可诵。 ↩︎
总缴治乱兴亡四字。归到人君身上、直与篇首惟幸人君句相应。 ↩︎
欧阳修 ↩︎
两句立柱。 ↩︎
悬指所纵之囚。 ↩︎
悬指囚之自归。 ○两尤字、最见精神。 ↩︎
辟、 ↩︎
一断。 ↩︎
一断。 ↩︎
一句收紧、伏后必本人情句。 ↩︎
设一难、起下本㫖。 ↩︎
言太宗为此、正求恩德入人之名。 ○劈手一接、喝破太宗一生病根、刺心刻髓。 ↩︎
将太宗与囚之心事、一一写出、深文曲笔。 ↩︎
贼、犹盗也。 ↩︎
上以贼下、非真施恩德也。下以贼上、非真知信义也。 ○反应上文收住。 ↩︎
反复辨驳、愈驳愈快。 ↩︎
又起一波。 ↩︎
急转。 ↩︎
提出常法二字、纵囚之失、显然可见。 ↩︎
前不说尧舜三王、留在后结、辞尽而意无穷。 ↩︎
欧阳修 ↩︎
当世贤豪、指在位及求仕者。 ↩︎
伏秘演、曼卿二人。 ↩︎
此段言非常之士不易见、先作一折。 ↩︎
先出曼卿作陪引。 ↩︎
伏后隐于酒、与极饮醉歌一段案。 ↩︎
从曼卿吊起秘演。 ↩︎
浮屠、僧也。 ○入题。 ↩︎
二人合写。 ↩︎
鱼、 ○点出诗。 ↩︎
叙其盛。 ↩︎
插入自家。 ↩︎
运、 ↩︎
叙其衰。 ↩︎
插入自家。 ○写秘演将曼卿引来陪说。写二人、将自家插入陪说。文情绝妙。 ↩︎
不说曼卿。 ↩︎
应奇男子。 ↩︎
深惜秘演。 ↩︎
区、 ↩︎
胠、发也。 ↩︎
此段方叙其集诗、是正文。 ↩︎
到底不说曼卿。 ↩︎
倔、 ↩︎
论入声、 ↩︎
应前壮字。 ↩︎
年虽老而志犹壮。 ○结老字。 ↩︎
仍以盛衰二字结、妙。 ↩︎